L LAV-25裝甲車(2 / 3)

藍綠光通信試驗成功,為實現深海通信打開了方便的大門。今後,導彈核潛艇遊弋海底就可以與地麵、高空進行通信聯絡而不致被敵方偵察、幹擾和摧毀。在自動化指揮係統中,藍綠光的前景十分誘人。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競相發展的各國坦克

經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洗禮後,坦克在戰爭中顯示的威力使其名聲大振。世界各國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發現了坦克的重要性,一些國家也開始不斷進行研製和生產,從此,坦克家族興旺起來。

20世紀的20年代至30年代是坦克發展的旺盛時期,由於各國研製者的設計不同和各國製造水平的不同,這期間生產的坦克五花八門,但卻充分顯示出當時各國坦克的發展水平。

聯合製導攻擊武器

聯合製導攻擊彈藥(JDAM)是為適應美國空軍和海軍發展要求而研製的,是一種用美軍現存的普通常規炸彈升級發展而來,利用衛星定位係統(GPS)引導的全天候、自動尋地常規炸彈。JDAM可以從距離目標大約15千米的地方發射,並各自攻擊所指定的目標。

執行任務時,任務數據先提前裝載到載機的計算機中,發射前,載機將釋放口令、目標匹配信息、武器終端參數輸入到JDAM(聯合製導攻擊武器)的製導係統中,JDAM(聯合製導攻擊彈藥)自動完成初始化。發射後,彈體中的GPS接收器開始工作,通過接收GPS衛星信號,控製炸彈尾部的小型尾翼,以調整炸彈落地前的飛行姿態並準確地擊中目標。

“勒克萊爾”坦克

勒克萊爾是法國一位將領的名字,他曾是戴高樂領導下的一名軍官,還當過巴頓指揮的法國第二裝甲師師長,1947年他在北非任法軍總督時,因飛機失事而遇難,法軍追授他為元帥。“勒克萊爾”坦克就是以他的名字來命名的。

“勒克萊爾”坦克無論是在裝甲方麵還是在電子設備方麵,都超過了美國的M1型坦克。它的外裝甲是一種複合裝甲,用堅硬的陶瓷材料和較柔軟的金屬交替分層組合,尤如三明治那樣的結構。更為奇特的是,在它最容易遭到攻擊的部位覆蓋著“爆炸瓦”,這種神奇的“瓦”是由2張鋼片組成,鋼片之間裝有火藥,當這種“瓦”受到打擊時就會爆炸,使打到坦克上的炮彈、導彈無法打到坦克內,在坦克外麵就爆炸或偏離軌道,從而起到保護坦克的作用。

“勒克萊爾”的另一個特點是,在高速行駛中仍能準確地擊中目標。美國的M1型坦克在速度超過10千米/小時時,坦克炮便打不成了。在法國的坦克試驗中心;一輛“勒克萊爾”坦克以40千米/小時的速度疾馳過來,隻見它揚起炮口,“轟”的一聲,3 000米之外的一個行動目標被直接命中。它在起動5秒鍾內速度就能達到32千米/小時,它的最大時速可達75千米,最大行程為550千米。“勒克萊爾”坦克的變速箱完全自動化,還配備有履帶液壓減震製導裝置,所以它的推進係統功率極強,能夠越過1米多高的障礙物,並能在異常寒冷的冬天隨時起動。

“獵鷹60”陸基導彈

“獵鷹”的基本型號是地空導彈係統,可以發展成艦載型,或與高炮組成一體化火力單元。其主要作戰使命是攔截入侵的高機動、掠地飛行的戰鬥機、轟炸機、攻擊直升機等空中目標和空地、反艦導彈。陸基型采用輪式卡車底盤和五聯裝發射箱,機動靈活,用於伴隨地麵部隊進行野戰防空。一個作戰單元包含有搜索監視雷達車1輛,跟蹤照射車3輛,導彈發射車6輛和電源車1輛,能夠形成密集的防空火力。導彈為圓柱體彈身,雙X氣動布局,全長3.89米,彈徑208毫米,重220千克,最大機動過載35G,單級固體火箭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3馬赫,作戰高度30~12 000米。采用內裝鋼珠的預製破片戰鬥部,可殺傷較大範圍內的目標。攔截目標的最大飛行速度可達600米/秒,最大機動過載7G,基本涵蓋了各種戰機和空地導彈的性能範圍,因而“獵鷹”的作戰對象範圍較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