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管與消焰器、複進簧和“自動槍機”均由高強度鋼製造,機匣、發射機、轉輪由塑料製成。護木同時充當拉機柄,裝好轉輪後,拉動護木便可使發射機處於待擊狀態。槍托部位有一個解除待擊杆、當膛內有彈時可解除待擊,便於安全攜行和運輸。提把兼做軌道式(橋式)瞄準具。
潛艇
潛艇是一種能潛入水下活動和作戰的艦艇,也稱潛水艇,是海軍的主要艦種之一。潛艇在戰鬥中的主要作用是:對陸上戰略目標實施核襲擊,摧毀敵方軍事、政治、經濟中心;消滅運輸艦船、破壞敵方海上交通線;攻擊大中型水麵艦艇和潛艇;執行布雷、偵察、救援和遣送特種人員登陸等。
潛艇按作戰使命分為攻擊潛艇與戰略導彈潛艇;按動力分為常規動力潛艇(柴油機—蓄電池動力潛艇)與核潛艇(核動力潛艇);按排水量分,常規動力潛艇有大型潛艇(2 000噸以上)、中型潛艇(600~2 000噸)、小型潛艇(100~600噸)和袖珍潛艇(100噸以下),核動力潛艇一般在3 000噸以上;按艇體結構分為雙殼潛艇、半殼潛艇和單殼潛艇。
潛艇之所以能夠發展到今天,是因為它具有以下特點:能利用水層掩護進行隱蔽活動和對敵方實施突然襲擊;有較大的自給力、續航力和作戰半徑,可遠離基地,在較長時間和較大海洋區域以至深入敵方海區獨立作戰,有較強的突擊威力;能在水下發射導彈、魚雷和布設水雷,攻擊海上和陸上目標。但其自衛能力差,缺少有效的對空防禦武器;水下通信聯絡較困難,不易實現雙向、及時、遠距離的通信;探測設備作用距離較近,觀察範圍受限,掌握敵方情況比較困難;常規動力潛艇水下航速較低,充電時須處於通氣管航行狀態,易於暴露。
潛水機器人
水下機器人的用途很多,如科學考察、打撈沉船、旅遊探險等。但是對於海軍來講,它最重要的任務是發現及排除水雷,保證艦隊的安全及行動自由。當前,世界上水雷的種類繁多,什麼錨雷、沉底雷、自掩埋水雷、自航水雷和遙控水雷等;按爆炸方式分又有觸發及非觸發水雷,後者又分為磁性水雷、音響水雷及水壓水雷等。今天即使一些欠發達的國家,也可在市場上買到各種先進的水雷,花錢不太多,作用卻非常大,它們對海上入侵者的威脅是極大的。目前,西方國家一般都用掃雷艦掃雷,利用艦上的遙控潛水器(ROV)發現及排除水雷。然而,ROV的速度慢,作業時間長,限製了母艦的行動。為此,許多國家的海軍正積極研製更加先進的智能型水下機器人:它們不僅能夠自主地探險、掃雷,而且可以作為水麵、水下艦艇防不勝防的攻擊武器,其至就是一支戰鬥力極強的機器人艦隊……可以預見,軍用潛水機器人必將成為21世紀的海戰先鋒。
潛艇戰和反潛戰
首先,作為潛艇的防禦作戰工具,由潛艇投放的潛水機器人可以完成潛艇本身難以完成的若幹任務。例如,潛水機器人可以作為誘餌把敵潛艇引開或騙走,然後在其他兵力的協同下圍殲敵潛艇。其次,大型潛艇遠距離航渡,可將潛水機器人作為通信中繼站,使潛艇不再為通信聯絡而浮出海麵,從而提高潛艇的隱蔽性。第三,作為潛艇的外部的水聲傳感器平台,潛水機器人可以進行區域性搜索和偵察,以擴大潛艇的搜索和偵察範圍。第四,如果在敵人經常出入的潛艇基地、港口和運輸線附近的水域秘密埋伏一些性能極佳的潛水機器人進行水下監視和跟蹤,可獲得大量第一手情報,使前方情報源源不斷地傳送給己方部隊。第五,作為反潛戰工具,潛水機器人除了上述用途之外,還可執行水下警戒任務,組成警戒線以對付敵潛艇;潛水機器人可拖帶一個被動式聲納基陣前去探測敵方潛艇,並將情報自動地傳送給別的反潛平台;未來的技術發展有可能使潛水機器人探測和跟蹤駛離港口或穿越警戒線的敵潛艇。
前蘇聯的化學武器
前蘇聯是化學武器最多、化學戰能力最強的大國。蘇軍擁有14種主要毒劑中的13種,其中9種已裝備60多種型號的彈藥:沙林10種、梭曼6種、塔崩4種、芥子氣22種、氫氰酸10種、路易氏氣2種。蘇軍化學毒劑貯量達35萬噸(其中神經性毒劑20萬噸),居世界第一位。蘇軍導彈、火箭彈中,化學彈頭約占1/3,其化學戰能力超過美國,居世界首位。例如,蘇軍一個BM—27型16管火箭炮營1分鍾可布毒11噸;其戰術飛機的化學襲擊半徑可達1 600千米;一個集團軍可在1分鍾內布毒50噸,能使500平方千米範圍內50%的人員中毒。前蘇聯還向越南、埃塞俄比亞、伊拉克提供化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