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鋰離子電池(2 / 2)

冷光源

物體發光時,它的溫度並不比環境溫度高,這種發光叫冷發光,我們把這類光源叫做冷光源。

冷光源的發光原理是在電場作用下,產生電子碰撞激發熒光材料產生發光現象。具有十分優良的光學,變閃特性。冷光源工作時不發熱,避免了與熱量積累相關的一係列問題。冷光源的特點是把其他的能量幾乎全部轉化為可見光了,其他波長的光很少,而熱光源就不同,除了有可見光外還有大量的紅外光,相當一部分能量轉化為對照明沒有貢獻的紅外光。熱光源加紅外濾波片後出來的光應該和冷光源發出的光差不多,因為已經濾掉了紅外光。現在正在研製發光二極管,它是一種冷光源,壽命長,燈光柔和,是一種有望取代電燈泡的光源。

冷聚變

冷聚變就是在室溫下通過一個核過程,將氫原子壓縮到一起(熔合)產生大量能量。這個技術是南安普頓大學的馬丁·弗雷舒曼和猶他大學的斯坦利·龐斯教授於1989年3月在將一對稀有金屬製造的電極(一個是鉑,一個是鈀)浸入到盛有溶解了鋰鹽的重水玻璃瓶中得到的。這項技術雖然仍處於開發和實驗過程中,但他們可以使電池市場中的鋰電池和鎘電池被永久性地淘汰。

冷水反應堆

高溫氣冷反應堆是由普通的石墨氣冷堆發展而來的反應堆。工作原理是:用石墨作為慢化劑,用氣體氦作為冷卻劑(這就是“氣冷”),氦氣的溫度高達800度左右(這就是“高溫”)具體過程是:當反應堆內的核燃料進行核反應時,放出中子,速度太快的中子經過石墨碰撞便慢下來(因為在此堆裏隻有慢中子才能與鈾燃料發生有效反應),以維持核反應。核反應時要釋放出大量的熱量,如果不把熱量帶走,就會燒毀反應堆,所以用氣體(氦)流經堆芯,把熱量帶到熱交換器,再由另一路冷卻劑把氦氣冷卻,降溫後的氦氣又回到堆芯繼續冷卻反應堆,形成閉式循環回路。這就是高溫氣冷堆的最簡單原理。但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是壓水堆,因為特別是核潛艇上基本都是壓水堆,目前各國核潛艇上絕對沒有高溫氣冷堆,它的體積太大。

鹿兒島電廠

世界最大的火電廠,位於日本茨城縣鹿兒島臨海工業區,靠近鹿兒島港主航道,與鹿兒島煉油廠相鄰。全廠裝6台超臨界壓力機組(其中,60萬千瓦機組4台,100萬千瓦機組2台),全部燃油,總容量440萬千瓦。第1台機組1968年投運,1975年6月全部建成。廠區占地991 391平方米,係填海造地而成。鍋爐為露天布置,汽輪機房為全封閉鋼結構。鍋爐後側布置煙氣電除塵裝置及多管煙囪。發電機到變壓器的出線為封閉母線;275千伏開關站占地4 385平方米。

兩種新型節能燃料

隨著能源供應日趨緊張,許多國家對節約能源,提高現有能源的利用率十分重視。已研究出兩種較為有效的方法。

一是“水—油”混合乳劑。它的含水量為12%~15%。采用這種新型燃料以後,既能達到節能的目的,又能使汽車排出的廢氣減少為普通燃料的1/2。水和油之間是不會發生溶解作用的。科學家們通過一種特殊的裝置,並在加工研製時輸入超聲波,水和油便混和在一起了。為了使混合乳劑分子的結構更加牢固、緊密,還須加一種專門的物質。

二是“煤—油”混合燃料。日本、美國、英國、加拿大、丹麥等國家的科學家認為,運用煤—油混合燃料,可代替煤的液化。日本有家公司研製的煤—油混合燃料的規格為:煤和油的重量比1∶1;煤粉細度70%通過200目篩網。美國找到了一種製備“煤—油”混合燃料的新型乳化劑,它是由不飽和脂族和環脂族、羧的摻合物與堿金屬氫氧化合物或與胺作用來製取的。“煤—油”混合燃料可以節約燃料油,擴大煤炭的使用範圍,無煙煤、煙煤、次無煙煤等均可製備“煤—油”混合燃料。“煤—油”混合燃料還可提高單位熱效率。

流化床焚燒爐

爐體是由多孔分布板組成,在爐膛內加入大量的石英砂,將石英砂加熱到600℃以上,並在爐底鼓入200℃以上的熱風,使熱砂沸騰起來,再投入垃圾。垃圾同熱砂一起沸騰,垃圾很快被幹燥、著火、燃燒。未燃盡的垃圾比重較輕,繼續沸騰燃燒,燃盡的垃圾比重較大,落到爐底,經過水冷後,用分選設備將粗渣、細渣送到廠外,少量的中等爐渣和石英砂通過提升設備送回到爐中繼續使用。流化床燃燒充分,爐內燃燒控製較好,但煙氣中灰塵量大,操作複雜,運行費用較高,對燃料粒度均勻性要求較高,需大功率的破碎裝置,石英砂對設備磨損嚴重,設備維護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