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指出,如果能證實大鼻海豚確有自我意識,則關於腦和智力進化的理論就有可能重寫。因為靈長類動物的腦和海豚的腦進化相差6 000萬年。
海洋生物學
海洋生物學是研究海洋中生命現象、過程及其規律的科學,是海洋科學的一個主要學科,也是生命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
海洋生物學主要研究海洋裏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生物的分類和分布、發育和生長、生理、生化和遺傳,特別是海洋生態。其目的是闡明生命的本質,海洋生物的特點和習性,及其與海洋環境間的相互關係,海洋中發生的各種生物學現象及其變化規律,進而利用這些規律為人類生活和生產服務。
核內有絲分裂
核內有絲分裂指核臘不消失,也不形成紡錘體,僅染色體直接在核內發生有絲分裂變化的現象。在正常的細胞分裂時,染色體正常複製一次,但至分裂中期時,核膜仍未破裂、消失,也無紡錘體的形成,因此,細胞分裂未能進入後期和末期,沒有細胞質的分裂,結果細胞內含有四個染色體組,形成了四倍體,即核內有絲分裂。
盔蜥亞科
盔蜥亞科屬美洲鬣蜥科的一科。有時把盔蜥亞科獨立分出來成科,與美洲鬣蜥科並列。盔蜥亞科有3屬9種,分布於墨西哥到厄瓜多爾,體型較大,大者可接近1米,是行動敏捷的樹棲蜥蜴,也擅長遊泳,並可以在水麵上用後肢奔跑一段距離。
蝴蝶蘭屬
蝴蝶蘭屬是附生草本。根肉質,發達,從莖的基部或下部的節上發出,長而扁。莖短,具少數近基生的葉。葉質地厚,扁平,橢圓形、長圓狀披針形至倒卵狀披針形,通常較寬,基部多少收狹,具關節和抱莖的鞘,花時宿存或花期在旱季時凋落。花序側生於莖的基部,直立或斜出,分枝或不分枝,具少數至多數花;花苞片小,比花梗和子房短;花小至大,十分美麗,花期長,開放;萼片近等大,離生;花瓣通常近似萼片而較寬闊,基部收狹或具爪;肟瓣基部具爪,貼生於蕊柱足末端,無關節,3裂;側裂片直立,與蕊柱平行,基部不下延,與小裂片基部不形成距;中裂片較厚,伸展;唇盤在兩側裂片之間或在中裂片基部常有肉突或附屬物;蕊柱較長,中部常收窄,通常具翅,基部具蕊柱足;蕊喙狹長,2裂;約床淺,藥帽半球形;花粉團蠟質,2個,近球形,每個半裂或劈裂為不等大的2爿;粘盤柄近匙形,上部擴大,向基部變狹;粘盤片狀,比粘盤柄的基部寬。約40種。
懷 頭 鯰
懷頭鯰屬鯰形目,鯰科,鯰屬。懷頭鯰體長,尾頭側扁。頭長,平扁。吻鈍圓。口大,亞上位,上頜較下頜為短,後伸超過眼後緣;上頜須1對,伸達胸鰭;下頜須2對,前須較後須長。眼小,側上位,體無鱗,背鰭小,無硬刺;胸鰭硬刺較弱,前後緣光滑,伸達腹鰭;腹鰭位於背鰭基後方,伸達臀鰭;臀鰭基部長,臀鰭條83~90,略連尾鰭;尾鰭圓截形。體背側淡黃灰色,腹側較淡。
懷頭鯰喜生活於主河道及支流中,不喜到湖區及泛濫地帶,為中、下層魚類。性不很活潑,白天多棲息於水體底層,夜間遊至淺水處覓食。秋後則居於深水或在汙泥中越冬。冬季攝食強度減弱。為肉食性凶猛魚類,以魚類及其他水生動物為食。性成熟年齡為3冬齡或更大。生長速度較快,2冬齡的體長可達50~80毫米左右,3冬齡可達675~685毫米。據記載最大個體體長達2米,體重40千克。
黑龍江茴魚
黑龍江茴魚屬鮭形目,茴魚科,茴魚屬。俗稱斑鱒子、紅鱗魚、魚華、海羅茨。黑龍江茴魚體長而側扁,尾柄發達,吻鈍且短,口端位,上下頜等長。口裂傾斜。上頜遊離,末端可達到眼正中的垂直線下方。上下頜各有一列細齒,舌上無齒。眼大,鱗細小,側線鱗80~98,側線平直。背鰭長且高大,背緣圓凸,呈旗狀;脂鰭小,位於臀鰭起點之後上方;雌體的背鰭、臀鰭較雄體為大。背部和體側紫灰色,體側散生有許多黑褐色小斑點;生殖時色彩明顯,成魚體側有許多大的紅色斑點,各鰭赤紫色。背鰭上有2條由赤褐色斑點形成的紋帶,幼魚體側除斑點外,還有數條暗色橫斑,隨著生長而消失。腹部色淡,整個體色較鮮豔。
黑龍江茴魚係冷水性魚類,為北溫帶一種典型的山澗溪流棲居的魚類,遊動範圍較小,常年不進入大江和湖泊。夏季多生活在支流的上遊,喜在水草繁茂、昆蟲眾多、水色澄清、水流較急的河川中;冬季即在山溪深水處越冬,仍不停食。每年有短距離的生殖、適溫及索鉺的春季洄遊,以及一個為躲避幹旱和冰凍的秋季洄遊。茴魚以無脊椎動物為主要食物,捕食時間多在夜間,夏季喜在淺水處捕食水生昆蟲和落入水中的陸生昆蟲。成熟年齡為4冬齡,繁殖季節約在4月中旬至5月初,此時親魚集群遊到清澈而湍急的水流中產卵,卵常黏附著在河底的礫石上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