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飯王始發信心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說法施化能事畢已。往迦毗羅國。去城不遠住尼拘律陀林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羅漢。諸漏已盡無複煩惱。心善解脫慧善解脫。如大龍王。所作已辦。棄諸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心得自在。能到最上究竟彼岸。其名曰阿若憍陳如。摩訶迦攝。優婁頻羅迦攝。伽耶迦攝。那提迦攝。舍利弗。大目乾連。眾所知識。大阿羅漢等。複有種類差別舍邪歸正外道尼乾子沙門婆羅門。無數眾會皆悉來集。所謂調伏調伏眾。寂靜寂靜眾。善超彼岸善超彼岸眾。善住安隱善住安隱眾。出離煩惱出離煩惱眾。能離罪惡能離罪惡眾。洗除罪垢洗除罪垢眾。善超三有善超三有眾。遠離五塵遠離五塵眾。離諸障礙離諸障礙眾。清淨意樂清淨意樂眾。具足諸根具足諸根眾。違順解脫違順解脫眾。善護自身善護自身眾。具諸正念具諸正念眾。具四神足具四神足眾。樂說明記樂說明記眾。明了緣諦明了緣諦眾。善寂諸根善寂諸根眾。決定信解決定信解眾。樂求義利樂求義利眾。觀察無我觀察無我眾。離諸分別離諸分別眾。斷除疑惑斷除疑惑眾。身行輕安身行輕安眾。自在愛樂自在愛樂眾。心善解脫心善解脫眾。慧善解脫慧善解脫眾。住聖種族住聖種族眾。如是眾會身意泰然樂得善利。各與徒屬來詣佛所。猶如廣大缽羅奢樹枝葉繁茂生長圓滿。清淨而住。
爾時世尊。於初夜分露地而坐。寂然無聲。一切大眾恭敬圍繞。於是如來觀察時會諸比丘眾。而問之曰。何人堪往化淨飯王勸導發心生淨信解。時尊者憍陳如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作禮。白言世尊。我當願往。佛言。憍陳如。汝居聲聞最為上首。先解諦義有大名稱。一切眾生尊奉如師。且止是說。不須汝往。是時會中四大迦攝及舍利弗目乾連等。各伸禮敬而作是言。我能往化淨飯聖王。佛皆不允。止之如初。時大目乾連即作是念。未知如來今遣何人詣父王所。遂入定觀。乃睹如來心光遠矚彼優陀夷。猶如杲日穿其樓閣。從於東牖直注西垣。時目乾連從定起已。往詣尊者優陀夷所。而語之曰。世尊召子。往化父王故相報爾。優陀夷曰。果蒙教敕固當從命。目乾連曰。尊者所往此極難事。宜自審悉無貽後悔。所以者何。彼為灌頂刹帝利王。威德尊嚴性無敢犯。孰能導達何由召對。況複教化發生信心。今取諸譬子當可悉。如以百夫於累歲中。擔負幹薪積成大聚。縱火焚之其焰猛熾。複以酥油而沃其上。頗有人能於此廣大火聚中行不為所害。又如有人欲於最勝龍象口中而取其牙。當知是人必遭所損。今欲往化淨飯聖王。此極為難。亦複如是。我今粗陳少分譬喻。臨事籌量好自安意。於是世尊乃召尊者優陀夷至。而語之曰。於我聲聞弟子之中。汝為釋種。具足辯才善說法要。今可往化淨飯父王。以善方便開發道意。時優陀夷承佛指喻。唯然受教。白言世尊。我今當往。唯願大慈勿垂軫慮。設使父王或見致怒。遙冀慈光冥加救護。爾時世尊為優陀夷。而說偈言。
賢哉優陀夷 今當聽我說
汝具智辯才 眾中為上首
釋種淨飯王 見必生忻悅
是故汝應往 速勸令發心
若能化父王 發生清淨意
諸天及世人 鹹增長善利
安閑不修善 如沮岸將墜
當於現生中 除我慢疑惑
富貴刹那頃 增放逸染著
如羈旅無財 所思唯有苦
處最勝宮殿 受殊妙欲樂
佛教不了知 樂壞生悲惱
具四種兵眾 七寶諸眷屬
隨意而自在 樂壞生悲惱
有夜叉鬼神 啖眾生精氣
令人染眾病 於身何不護
積聚諸珍寶 如計羅娑山
染慧所纏縛 不能自觀察
由染慧覆心 善法無所了
如人處夢中 何能有知覺
凡夫失明慧 決定獲憂怖
猶如涉遠道 而喪其伴侶
是故優陀夷 當以善方便
勸王立信幢 摧我慢高舉
餘人非善巧 獎助令發心
汝具妙辯才 能示三有苦
我念過去劫 有王出於世
名稱遍十方 號曰真實聚
以善法治世 境極海邊際
具胝那臾多 臣民鹹歸奉
諸聚落城邑 多種種花果
地唯生軟草 無瓦礫荊棘
流泉及林木 處處皆圍繞
百千乾闥婆 互奏諸音樂
賢聖集其中 民物鹹豐樂
多諸比丘眾 依止持淨戒
複有諸外道 大仙大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