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不耍單兒,分享合作求雙贏 (2)(1 / 3)

小男孩隻得哼哼直叫,拚出吃奶的力氣猛推猛擠。但是,他得到的唯一回報便是石頭再次滾落回來,砸傷了他的手指。最後,他傷心地哭了起來。這整個過程,男孩的父親從起居室的窗戶裏看得一清二楚。當淚珠滾過孩子的臉龐時,父親來到了他跟前。父親的話溫和而堅定:“兒子,你為什麼不用上所有的力量呢?”

垂頭喪氣的小男孩抽泣道:“我已經用盡全力了,爸爸,我已經盡力了!我用盡了我所有的力量!”“不對,兒子!”父親親切地糾正道:“你並沒有用盡你所有的力量。你沒有請求我的幫助。”父親彎下腰,將石頭搬出了沙箱。

好習慣加油站

俗話說:孤掌難鳴、獨木不成林。一個涉入社會生活的人,必須尋求他人的幫助,

借他人之力,方便自己。一個沒有多少能耐的人必須這樣。一個有能耐的人也必須這樣。就算我們渾身都是鋼,也打不了幾個鉚釘。何況我們大多爛泥一團,沒有多少真材料。

利用不是一個醜惡的東西,而是各取所需導致。一個人,無論在工作、事業、愛情和消閑哪方麵,都離不開這種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利用。朋友就是如此。因為各人的能力和局限,以及人際關係所不同,而必須相互利用。借朋友之力,正是一個人高明的地方。在自然界,也是這樣,動物們相互利用,以有利於捕獵、取暖和生殖。獸王更是利用了彼此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在這種關係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秩序和習慣,以享受最大的優越:可以吃得最多最好,可以占有最美的雌性和最年輕的雌性,等等。而耍單的動物,被淘汰的居多,無論其多麼凶猛強悍。如老虎、獅子、獨狼,等等。群居動物(相互利用了對方的長處和力量,哪怕是極微弱的力量)則容易繁衍和生存,如螞蟻、蜜蜂、家雞等。

就社會和自然狀況來看,孤單的是鬥不贏拉幫結派的。一個人在社會中,如果沒有朋友,沒有他人的幫助,他或她的境況會十分糟糕。普通人如此,一個成就大事業的人更是如此。如果失去了他人的幫助,不能利用他人之力,任何事業都無從談起。

不懂雙贏,難成大器

自然界中的生物懂得和諧共處,互利共生。豆科植物將養分輸送給固氮菌,固氮菌向植物提供氮素。彼此生存,互為條件,保持和諧,在自然界的生存競爭中立於不敗。這是一種雙贏的智慧。

在亞熱帶,毒蛇的主要食物是青蛙,青蛙卻以有毒的蜈蚣為美食,在青蛙麵前是弱者的蜈蚣卻能夠使比自己體形大得多的毒蛇斃命,一般的毒蛇對蜈蚣都無可奈何。有趣的是,冬季裏,捕蛇者卻在同一洞穴中發現三個冤家相安無事地同居一室,和平相處地生活。他們經過世代的自然選擇,不僅形成了捕食弱者的本領,也學會了利用自己的克星保護自己的本領:如果毒蛇吃掉青蛙,自己就會被蜈蚣所殺;而蜈蚣殺死毒蛇,自己就會被青蛙吃掉;青蛙吃掉蜈蚣,自己就成為毒蛇的盤中餐。這樣一來,為了生存,青蛙不吃蜈蚣,以便讓蜈蚣幫助自己抵禦毒蛇;毒蛇不吃青蛙,以便讓青蛙幫助自己抵禦蜈蚣;蜈蚣不殺死毒蛇,以便讓毒蛇幫助自己抵禦青蛙。三者相克又相生,這是一個多麼美妙的平衡局麵。

懂得雙贏,往往更能解決生死攸關的問題。當曹操率領八十萬大軍南下攻吳之時,諸葛亮審時度勢,做出一個可以雙贏的決定,與東吳聯合抗曹。此舉不但為吳國抗曹補充了兵力,提供了良策,更是為了日後保全自己,發展自己。他在政治上掌握大局,尤其是如此雙贏的舉措,的確為後人稱道。諸葛亮的成功,在於他善於利用自己和外部的力量,不僅為他國提供幫助,也為自己造福,隻一計便獲得兩方的巨大收獲。

如今,國際競爭日趨激烈,麵對澎湃的經濟大潮,各大公司為了生存與發展,紛紛采取合作的方式,彼此聯手,互通物資與信息,在奔湧的潮流中,彼此互動,共謀發展,保持不倒,壯大自己。這也是一種雙贏的智慧。

雙贏的智慧依靠顧全大局的能力,能造福雙方,它是我們真正需要學習和運用的。

好習慣加油站

雙贏的智慧無處不在,無論是自然還是人類社會都需要有雙贏的智慧。人們運用雙贏的智慧,去創造一個和諧完美的自然和社會。

廉頗和藺相如的合作

廉頗和藺相如都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大臣。廉頗英勇善戰,曾領兵攻打齊國,立下赫赫戰功,被拜為大將。藺相如原來是趙國一位宦官頭目家中的門客。有一次秦昭王帶著國書,向趙王索取價值連城的“和氏璧”。藺相如奉命入秦,在秦王麵前據理力爭,終於保全了和氏璧,使之歸還趙國。公元前279年,他隨趙王到澠池與秦王相會,維護了趙國的尊嚴,使秦國沒有賺到便宜。由於他在強大的秦國麵前表現出的大智大勇,趙王便封他為相國,職位在廉頗之上。藺相如地位的變化,使廉頗憤憤不平。廉頗認為自己有攻城野戰之功,而藺相如卻隻有口舌之勞,因此揚言:“不願意與藺相如同朝為官。有朝一日見到他,非給他點顏色看看不可!”廉頗存心當眾羞辱藺相如,好擺一擺自己的老資格。藺相如對這位老將軍卻是一再忍讓,不同他計較。

Tip:收藏+分享養成好習慣的150個智慧故事,是对网站最大的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