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之迷(1 / 3)

“黑客”之迷

1988年,美國芝加哥銀行的網絡係統就曾受到一名“黑客”的襲擊,這名“黑客”通過電腦網絡,塗改了銀行賬目,把7000萬美元的巨款轉往國外,從而給該銀行造成巨大損失。無獨有偶,1995年8月,俄羅斯聖彼得堡的花旗銀行遭受了同樣的厄運,一名“黑客”使用同樣的手法從該銀行偷走了40萬美元。前不久,英國也發生了一起轟動整個大不列顛島的重大泄密事件。一位電信公司的電腦操作員,通過公司內部的數據庫,竊走了英國情報機構、核地下掩體、軍事指揮部及控製中心的電話號碼。據說,連梅傑首相的私人電話號碼也未能幸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位21歲的阿根廷男青年,利用家裏的電腦,通過國際互聯網絡線路,進入到美軍及其部署在其他國家機構的電腦係統中漫遊了長達9個月的時間。這名青年說:“我可以進入美國軍方電腦網……,可以到任何一個地方去漫遊,也可以刪除任何屬性的信息。”直到1996年3月,這位“黑客”才被有關部門查獲。在眾多引起轟動的網絡“黑客”案中,還有一起令美國人至今心有餘悸的事件。那是在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合並之前,前聯邦德國的幾名學生利用電腦網絡,破解了美軍密碼,並將竊取的美國軍事機密賣給了前蘇聯的克格勃,此事曾令美國軍方震驚不已。上麵這些事件說明,隨著全球互聯網絡的迅猛發展,一個國家的指揮係統、金融係統、空中交通管製係統、貿易係統和醫療係統等都將會變得更易受敵對國和可能的“黑客”——比如說,精於計算機操作的十幾歲的年輕人的襲擊,特別是有關國家安全的國防係統更是如此。據統計,僅1995年一年,美國空軍的計算機網絡就曾受到至少500次以上的襲擊,平均每天達14次以上;而作為擁有12萬個計算機係統的美國軍事中心五角大樓,則在目前以至未來所麵臨的威脅將會更大。

1998年2月26日,有人突入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的計算機網絡,瀏覽了裏麵的一些非絕密信息。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出使巴格達斡旋成功使美國的“沙漠驚雷”沒能炸響,而一場對付“黑客”的戰爭已經在美國打響。

同年,2月25日,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哈姆雷向新聞界公布,在過去的兩星期裏,五角大樓的軍事情報網絡連續遭到計算機“黑客”係統入侵。這次“黑客”入侵正值敏感時期,這條消息立即成為第二天美國各大媒體的頭條新聞。

哈姆雷說,“黑客”光顧了11個非保密軍事網絡,其中包括4個海軍計算機網絡和7個空軍計算機網絡,網上有後勤、行政和財務方麵的信息。“黑客”們瀏覽了這些信息後,在網絡裏安插了一個名為“陷井蓋兒”的程序。安插了這個程序,他們以後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自由進出這些網絡。五角大樓的計算機係統遭到“黑客”的襲擊已經發生過不止一次,但這次不同於往常。“黑客”們似乎在打擂台,通過入侵這些係統比試高低。哈姆雷說,這是五角大樓迄今發現最有組織和有係統的網絡入侵事件,它“向我們敲響了警鍾”。美國國防部和聯邦調查局發誓,不挖出“黑客”誓不罷休。

美國加州有一叫聖羅莎的小鎮,鎮上有一個名叫Netdex的因特網接入服務公司。它規模不大,隻有3000用戶。“黑客”們就是在這兒露出了狐狸尾巴。

1998年1月中旬,Netdex公司所有人兼總經理比爾·讚恩發現服務操作係統被“黑客”更改了,立即報告美國聯邦調查局和匹茨堡卡內基一梅隆大學計算機緊急反應小組(C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