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大道之心 第一章 無忌頑童險爭強(1 / 2)

夕陽西下,這是一個個秋高氣爽的季節,落日的餘輝照耀著平靜的小鎮,黃昏的降臨並沒有趕走小鎮集市的喧囂。小鎮裏,熙熙攘攘的人群,此起彼伏的叫賣聲,鎮裏淘氣的小孩子在擁擠的街道上不停地追逐著;小鎮不遠處的農田裏,勞作的農民們腳踩黃土背朝天,正在秋耕的農田裏忙碌著,希望年底能有個好的收成。

平凡的小鎮生活,一切的一切,都顯得跟往常一樣,那麼的平和、安逸。鎮裏的人民不知道,在不久後,這個小鎮將要遇上滅頂之災!

小鎮名為“開元”,地方雖不大,人口倒也有五六萬之多,算是一個中等的小鎮了。小鎮的名稱也有一番來曆,說起“開元”二字,虞國之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不過,人所共知的“開元”,指的是虞國開元城——虞國最大也是最為繁華的城市。

那開元城,是個有著數千年曆史的古城,由於城市開發較早,故人口和城市用地一直較為緊張。

因此,早在三百多年前,當時的開元城城主下令,在開元城附近建設十幾個重鎮,一來乃是緩解開元城人口用地壓力,二來也可形成眾星拱月之勢。戰爭時期這些小鎮都可以建成軍事據點,用於軍事防衛。

話說這城主共有十幾個兒子,除長子跟隨父親留在開元城將來承襲爵位繼承父業,其餘一一送去新建的各鎮作為各鎮之長。

然而,事出非凡,人有際遇。就在這開元城主晚年之際,外出偶遇一少年,極為喜愛,遂收為義子,並在其彌留之際決定再建一鎮,封給這少年。

這少年並非城主親生之子,卻因深得城主疼愛,平時飛揚跋扈,城主諸親子都對其心懷嫉恨,城主在世之時他們不敢如何,死後其長子繼承爵位封地,諸子開始不斷刁難、折辱這少年。

城主死前雖有令,要建造一座新鎮,賜給這少年作為其封地。老城主的命令諸子當然不敢有違,但他們卻故意在其他方麵做文章,不僅將封給這個少年的新鎮建在離開元城偏遠之地,而且還將原本可做軍事重鎮的新鎮建造得無論在規模、大小、人口等方麵都遠遜於其他各鎮。

老城主死後,這少年在開元城受到百般刁難和排擠,實在混不下去了,不得不離開開元城,來到封地。這少年原本想,能有一個重鎮,當個土霸主,那也不錯。但是來開封地後,看到新鎮這般情況,不由得大失所望。

他回想起當年在開元城時的風光無限,又想想此刻的受到如此不公待遇,大為憤慨,可也無法可施,不久後便憂憤成疾,一命嗚呼。

這少年死前授意就將新鎮命名為開元小鎮,一來是懷念在開元城之時的風光,二來也是紀念死去的老城主。當然,如此小鎮,居然也敢妄稱“開元”,自然就成了笑話。

這小鎮命名之事很快傳回開元城,一時之間成為虞國笑談。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小鎮之事很快也就淡出虞國人的視線。

就在距離這開元小鎮不遠之處,有一座名為青嶺的巨型山脈,這山脈綿延數百裏,盛產各種藥材。開元小鎮受益於此,很多人都能從事著與藥材有關的工作,小鎮集市十裏街上付老板便是其中之一。

他在小鎮的集市上經營著一家小藥店,從事著一些小藥材出手的買賣。經商,對於這個年代的大多數人來說,都應該說是一種無奈之舉。畢竟這是一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年代,商賈之流雖不乏巨富大豪,但在社會上地位並不高,特別是對於他這樣的小商人,更是如此。

不過,總有那麼些人,在外邊無法得到的威風,便隻好發泄在家裏。我們這位付老板便是其中之一,在別人麵前,他是笑容滿麵來者皆客的商人;在家人麵前,他就是個酗酒如命,帶有嚴重暴力傾向的酒鬼。

這酒鬼說來也命苦,年青之時也曾有走讀書正道以求仕途之誌,無奈讀書天份實在不高,最終隻得退而經商。

他生了個兒子,取名叫作付天易,倒是個讀書的好苗子,天生記憶力驚人,有過目不忘之能,年方九歲,私塾老夫子教了一遍四書五經,他便能連書帶注解倒背如流。

眼看付家振興有望,可惜的是,此子極其頑劣,生來隻愛在花鳥蟲獸之間嬉戲,無心正業,甚至因數次在私塾課堂公然頂撞夫子,最後被趕出私塾。

付老板無論如何教導,此子就是不務正業,被逼得急了就裝傻充愣,為此也不知道引動了付大老板多少次的“大刑伺候”,可惜此子仍舊軟硬不吃,每次教訓之後依然如故,讓人無可奈何。

這不,這天早飯才剛過,小天易就趁著他老子一個不留神,溜出了藥店。剛出藥店,早有幾個平時一起玩耍的小孩在巷口子裏等著。

這付天易,因在所有孩子之中,聰明伶俐,鬼點子最多,雖然年齡不大,長得也隻是矮矮瘦瘦的,但卻是一眾孩子的領頭羊。

幾個小頑童,東拉一個,西拉一個,很快就彙集了一大幫人,風風火火地就衝出了小鎮,跟往常一樣,跑向青嶺山脈附近玩耍去了。這麼一大夥人,一路上,玩花射鳥,摸蛤捉兔,玩得是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