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
君臣之智
《通鑑》:魏文侯謂李克曰:先生嘗有言曰:家貧思賢妻,國亂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則璜,二子何如。對曰: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五者囗以定之矣。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
錄曰:五者果足以定相乎。夫乾稱父,坤稱母,大君者宗子也,大臣者家相也。故天地之廣,兆民之眾,親之為同胞,視之為吾與,皆相之職也。若但居視其所親,所不親者尚多也。富視其所與,所不與者尚多也。以論三晉之相則可,論天下之相則不可。天下之相叉如秦晉,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如此方可以保子孫黎民,視彼五有之氣象,萬萬不伴矣。後之欲論相者,盍舉以為法。
韓昭侯有弊椅,命藏之,侍者曰:君亦不仁者矣,不賜左右而藏之。昭侯曰:吾聞明言,愛一噸一笑。今椅豈詩噸笑哉。吾必待有功者。
錄曰:昭侯於是乎,失言矣。夫彤弓、招弓受言藏之,先王所以待有功也。神雖鮮,不以加諸人,況於其弊者哉。若夫一噸一笑,所關至重,怒而故噸,喜而故笑,人主之喜怒,將國關馬,而豈弊誇之比乎。徒知舉措之不費,不察身心之遠圖,偶存愛利之私情,而競左右之臆說,未足以語智也。
《史記》:沛公入鹹陽,諸將皆爭取金帛財物,蕭何獨先入,收丞相府圖籍藏之,以此得具知天下阪塞,戶口多寡,強弱之處。反漢王入榮陽,命蕭何守關中,計關中戶口,轉漕調兵以給軍,未嘗乏絕。
錄曰:此蕭何之功所以第一,漢之天下,根抵於是乎定矣。彼責其不收博士掌故之書,無案之詞也。
初項羽與諸將約曰:先入關中者,王之。至是與範增疑沛公,而業已謠解,乃陰謀曰:巴蜀道險,秦之遷人皆居之。然巴蜀,亦關中地也。故立沛公為漢王。沛公怒,欲攻羽,蕭何諫曰:詼於一人之下,而信於萬乘之上者,湯武是也。臣願大王王漢中,養其民,以致賢人,收用巴蜀,還定三秦,天下可圖也。漢王曰:善。乃遂就國,以何為丞相。
錄曰:此蕭何所以鈴用韓信,不在於追亡之日,而在於王漢之始,破秦滅項,立漢定楚,胸中已有成算,何其無忝於相國哉。
漢王問韓信曰:丞相數言將軍,將軍何以教寡人計策。信辭謝,因曰:今束卿故,天下豈非項羽乎。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強,孰與項。王#1曰:不如也。信曰:項王之為人也,暗啞叱吃,千人自廢,然不能有任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利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不居關中而都彭城,放逐義帝,所過無不殘滅。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故其彊易弱。今大王誠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義兵從,思歸束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為將,將秦子弟數歲矣。斯其眾降諸侯至新安,項王詐,坑秦降卒三十餘萬,唯蜀那欣翳得脫。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彊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愛也。大王入關,秋毫無所害,除秦苛法,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今大王舉而束,三秦可傳檄而定也。於是漢王大喜,自以為得信晚,遂聽信計。
錄曰:愚觀韓信之所養,乃知赴赴武夫公侯服心,信不誣也。夫玉汝於成在天,不可得而知也。以信之窮困受辱,體膚之餓,拂亂之為,亦已多矣,焉能不動其心哉。是故惟不甘匹夫之勇,而後知三秦可破;惟不屑婦人之仁,而後知項羽可敵;惟不沒養民致賢之言,而後知丞相可事;惟不棄設壇拜將之禮,而後知漢王可臣。如是而不聽信計,則吾不知也。
張良為韓報仇,乃祖擊始皇。始皇大怒,大索天下十日,不能得。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那。嘗從容步圯,上有一老父,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彊忍,下取之。父又曰:履我。良因長跪,父以足受履,笑曰:孺子可教。與之期,後五日平明會此。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後何也。去。再後五日早平。鸚嗚,良往,父又先在,復怒曰:何後也。去。再後五日復早來。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來,喜授以編書,曰:讀此為王者師。後十年見我,濟比穀城山下黃石,即我矣。遂去無他言。旦日觀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因異常習讀誦之。
錄曰:張良之於豫讓其始,豈相遠哉。世珍暴興,畫剽巷奪,專諸曹沬之戈聶政,荊軻之七藉聞於時,以相如之賢,猶欲五步之內,血濺秦王,其風聲氣息,所由來遠矣。天厭人夷,圯上者出,以為漢歐除。然後子房能知沉計忍辱,善藏其用,卒以智稱。是故由前而觀子房,如未緞之鋼,未操之毋,豈能免於徒割;由後而觀子房,如處女之軀,脫免之矩,不可胃於羈勒矣。
良素多病,相從沛公,入關嘗導引,不食穀。及天下已定,封為留侯,乃辭去漢,曰:家世相韓,及韓滅,不愛萬金之資,為韓報仇。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侯,此布衣之極,於良足矣。願棄人問事,欲從赤鬆子遊耳。
錄曰:自聖賢之世遠,而後君子進退出處之問,廢情而任衍也。嗚呼。可以慨諸,可以慨諸。夫伊之訓曰:臣罔以寵,利居成功。周公之爻曰:鬥幾龍有悔。此聖賢之學也。退而囂囂自得,與赤烏幾幾,此聖賢之道也。自三顧至於反政,自居攝至於告老,何莫非斯道也。三代往矣,權謀功利之學,所誌者何事。往往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故創見子房之事,以為希曠超絕,真若脫履邁世者,而不知其用智任衍,亦已多矣。何者。蓋黃石之說曰:安莫安於忍辱,吉莫吉於知足。嗚呼。斯言也,雖不全合聖人之旨要,亦不可以無道拒之。視彼韓、彭、周勃大有問乎,設使不遇其人,吾見博浪之謀,迂於謝病之策,其去姐臨將不遠矣。
帝置酒洛陽南宮,謂草臣曰:徹侯諸將毋敢隱,朕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王陵對曰: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與之,與天下同其利。項羽拓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帷喔之中,庾勝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國家,撫百姓,給餉餽,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