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隻要打開電視機,那些鋪天蓋地的廣告,你說哪個不和趙本山的《賣拐》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洗發水廣告的美女把頭發甩一甩,說你的頭發其實也可以和她的一樣,隻要你用了她推薦的洗發水;牛奶廣告說隻要你喝了他們的牛奶,身體就會倍兒棒,因此連三歲小孩都知道要長高就得喝某某牛奶,但是在三聚氰胺事件爆發之前,他們是絕對不會告訴你裏麵含有三聚氰胺的;化妝品廣告的主題永遠都是皮膚好、細嫩光滑有彈性,但是你可否知道,裏麵的重金屬甚至致癌物質也不少……有質量安全問題的產品層出不窮在中國已經不是什麼新聞。
是的,所謂的市場營銷其實就是賣拐營銷。賣一件衣服、一瓶牛奶和趙本山扮演的“大忽悠”把拐杖或者輪椅賣給範偉扮演的“範廚師”其實是一樣的道理。因此營銷界有一句很出名的話就是“沒有賣不出去的產品,隻有賣不出去產品的人”。
按照常規思維,拐杖和輪椅都是腿腳不方便的人使用的,為什麼“大忽悠”卻能賣給腿腳利索、四肢健全的“範廚師”?而且屢試不爽?今年賣拐、明年賣車?正如“大忽悠”所說:“我能把正的忽悠斜了,能把蔫的忽悠苶邪了,能把尖人忽悠囁了,能把小兩口過的挺好,我給他忽悠分別了。今天賣拐,一雙好腿我能給他忽悠瘸了!”就是這種賣拐的高超水平,把好端端的一個“範廚師”忽悠得一愣一愣、緊張兮兮的,最後買了一副拐的“範廚師”還得對“大忽悠”千恩萬謝的。
《賣拐》走紅大江南北之後,很多企業都將其當成了商業聖經、營銷寶典,特別是很多銷售保健品的公司,甚至將其當成銷售人員的第一堂課。經銷某品牌保健品的羅江就這樣對我說:“其實小品《賣拐》中的營銷技巧比任何一本營銷書籍上說的營銷知識都管用,簡直就是營銷聖經。我們把這個小品刻錄成光盤,發給銷售人員每人一張,讓他們反反複複地看,還要求他們背誦裏麵的經典台詞。”
我驚訝地說:“這樣啊?有用嗎?”
羅江說:“用處非常大。很多銷售員還根據那些台詞,針對我們產品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了一些話術,在銷售中起到的作用非常大。特別是針對中老年消費者這一塊,業績很不錯。”
我說:“在你看來,保健品銷售要靠忽悠?”
“不光是保健品,什麼產品銷售都要靠忽悠,忽悠是營銷的精髓。”羅江直言不諱地說,“你看那些房地產公司賣房子,不也靠忽悠嗎?你看他們做的廣告都天花亂墜的,你以為環境真的有那麼漂亮嗎?承諾都會給你兌現嗎?很多房地產公司把房子賣出去後,不但很多承諾不能兌現,而且還侵害業主的利益,在綠化地上建新房子呢。”
我點點頭。心想確實是這樣,很多房地產公司確實都是大忽悠、賣拐高手。
“你看那些藥品廣告忽悠得不也很厲害嗎?那些明星為了錢,也都在幫著忽悠呢。”羅江接著說,“其實說白了,產品營銷就是賣拐,產品之間的競爭就是賣拐者水平高低的競爭、爭奪‘範廚師’資源的競爭。營銷行業經常說的把梳子賣給和尚、把斧子賣給總統,其實和賣拐的套路和本質都是一樣的。”
我笑道:“你是不是這樣?”
“沒錯。我也算是個賣拐高手。”羅江一本正經地說,“能成為老板的人,哪個不是賣拐高手?這年頭,不會賣拐的人能夠成為老板嗎?”
我說:“也不是所有的老板都是賣拐高手的。”
羅江說:“但是你要相信,不會賣拐的人是很難成為大老板的。如果自己確實不會賣拐、也不忍心賣拐,那就要聘請那些是賣拐高手的職業經理人來管理公司。否則生意還怎麼做下去?”
想想羅江的話確實有道理,看看我們身邊的很多商業行為和營銷活動,賣拐的確實不在少數。隻要能夠把拐賣出去,就是你的本事。
※成王敗寇千古不變
我見過不少起家不怎麼光彩的老板,有的甚至是做見不得陽光的生意起家的老板,但由於他們會忽悠,他們在取得成功之後,無一例外都把自己偽裝成大賢大德、正人君子。再加上他們做做慈善、在新聞媒體上露露臉、做做宣傳,最後再弄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之類的帽子戴戴,他們很快就會樹立起一個高大的形象,成為受人敬仰的民營企業家。至於他們過去是什麼人、是做什麼起家的,無人能夠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