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加以神化。
《百年孤獨》
長篇小說《百年孤獨》(1967)是加西亞?馬爾克斯最重要的作品,同時也是拉丁美洲文學
史上一部難得的傑作。它的發表,被認為是拉丁美洲的“一場文學地震”。現在,人們公認
它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經典作品,是現代西班牙語文學的最好作品,是當代的《
堂吉訶德》。
全書近30萬字,內容龐雜,人物眾多,情節曲折離奇,再加上神話故事、宗教典故、民間傳
說以及作家獨創的從未來的角度來回憶過去的新穎倒敘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繚亂。但閱畢全
書,讀者可以領悟,作家是要通過布恩地亞家族7代人充滿神秘色彩的坎坷經曆來反映哥倫
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曆史演變和社會現實,要求讀者思考造成馬貢多百年孤獨的原因,從而
去尋找擺脫命運捉弄的正確途徑。
小說以布恩地亞上校一家幾代人充滿神奇色彩的坎坷經曆為線索,以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貢
多一百多年來興亡的曆史為背景,反映了16世紀後,哥倫比亞的社會結構、思想信仰、習俗
風尚等方麵所發生的深刻變化。小說詳盡地表現了哥倫比亞在掙脫殖民統治,獲得獨立以後
,由於大地主、大商人掌握了政權,國內政變迭起、內戰頻繁、社會生活動蕩不定的真實情
景,淋漓盡致地揭露了統治者的殘忍和政客們的慮偽醜惡行徑。對於民眾的不覺悟現象,也
給予了暴露和批評。從1830年至十九世紀末的70年間,哥倫比亞爆發過幾十次內戰,使數十
萬人喪生。本書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這方麵的史實,並且通過書中主人公帶有傳奇色彩的生
涯集中表現出來。
作家以生動的筆觸,刻畫了性格鮮明的眾多人物,描繪了這個家族的孤獨精神。家庭中夫妻
、父子、母女、兄弟姐妹之間,心不能相印,情不能溝通,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盡管很多
人為打破孤獨進行過種種艱苦的探索,但由於無法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把分散的力量統一起
來,最後均以失敗告終。作者把這些孤獨的情形與神話、傳說、幻想交織在一起,試圖讓讀
者思考造成孤獨的根本原因,啟發人們尋求打破這孤獨狀態,擺脫命運播弄的途徑。作家希
望拉美民眾團結起來,共同努力擺脫孤獨。《百年孤獨》中浸淫著的孤獨感,其主要內涵是
對整個苦難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現代文明世界的進程之外的憤懣和抗議,是作家在對拉丁美洲
近百年的曆史、以及這塊大陸上人民獨特的生命力、生存狀態、想象力進行獨特的研究之後
形成的倔強的自信。小說有不少離奇怪誕的情節和人物,帶有濃烈的神話色彩和象征意味
,加西亞?馬爾克斯遵循“變現實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現實主義創作原則,經過巧
妙的構思和想象,把觸目驚心的現實和源於神話、傳說的幻想結合起來,形成色彩斑斕、風
格獨特的圖畫,使讀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獲得一種似曾相識又覺陌生的
感受,從而激起尋根溯源去追索作家創作真諦的願望。
“許多年之後,麵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
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短短的一句話,實際上容納了未來、過去和現在三個時間層麵,而作
家顯然隱匿在“現在”的敘事角度。緊接著,作家筆鋒一轉,把讀者引回到馬貢多的初創時
期。這樣的時間結構,在小說中一再重複出現,一環接一環,環環相扣,不斷地給讀者造成
新的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