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泰戈爾?(2 / 3)

現實主義的描繪,詩歌偏重浪漫主義的抒情,內容豐富,思想深刻,結構巧妙,語言優美,

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其中《戈拉》是印度近代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之一,《吉檀迦利

》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他所創作的愛國歌曲《人民的意誌》被定為印度共和國國歌。

泰戈爾的詩歌創作

談到泰戈爾文學上的成就,人們首先會想到他的詩歌。的確,他的詩歌作品在技巧和主題上

表現出的天才的多樣性是令人無比欽佩的。其中最著名的有《吉檀迦利》、《園丁集》、《

飛鳥集》、《新月集》等。他的孟加拉文詩集有近50部,而《吉檀迦利》、《新月集》、《

園丁集》等英文譯作,也使他成為英語詩歌的大師。他詩歌中表現出的完美性、和諧性、古

典性等都使他的詩顯得異彩閃耀、博大精深。

同現實生活和社會問題密切相連,具有濃鬱的民間文學色彩和自己的獨特風格。《故事詩》

是他早期的詩歌創作,大都取材於民間故事和宗教、曆史傳說,反映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豪

感和與殖民統治者鬥爭到度的決心,表達了印度人民要求改變不合理的種姓製度和反封建壓

迫的強烈決心。

《故事詩》是泰戈爾用孟加拉語寫的許多以反帝反封建為題材的的佳作,采用的是敘事詩體

。《故事詩》創作於19世紀90年代,發表於1900年。關於這部詩集,泰戈爾寫道:“該集中

的佛教故事,取材於洛禎羅拉爾?米德拉編輯的尼泊爾佛教文學的英譯本。拉茲普特、拉賈

斯坦、錫克的故事,取材於用英語撰寫的錫克曆史書籍。”由此可見,泰戈爾的《故事詩》

是簡單地把詩歌形式賦予某些民間故事和宗教、曆史傳說,而是把擷取的素材,重新加以剪

裁,進行藝術加工,使之符合他的審美要求,以此表述他的政治主張和人生哲學,達到借古

喻今的目的。

泰戈爾的不少敘事詩揭露了地主階級的剝削,揭示了印度婦女沉重的精神枷鎖,猛烈抨擊了

童婚製、貞女殉夫、寡婦不準再嫁等封建禮教。其中最重要的作品是《兩畝地》,揭露了印

度封建地主勾結法庭殘酷剝削、壓迫農民的社會現實,表達了作者對貧苦農民的深切同情。

他的名作《兩畝地》藝術地再現了農民蒙受的欺壓和封建地主的貪婪、殘暴。詩中的主人公

烏本隻有珍貴勝過黃金的兩畝地。地主拉賈為了擴建花園,偽造證件,搶走了烏本賴以生存

的土地。詩中以悲憤的聲調控訴:世上腦滿腸肥的都貪得無厭,拉賈劫奪了我這個窮漢的田

產。

20世紀20年代,他先後發表了《吉檀迦利》、《新月集》、《園丁集》、《飛鳥集》等詩集

。其中《吉檀迦利》使他於1913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第一個得到這一殊榮的東方作家

。泰戈爾的詩歌創作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傾向,對激發印度人民的愛國熱情、喚起民族自

豪感,反對不合理的社會製度起了重要的作用。

泰戈爾後期的詩作,有《白鶴》、《森森之聲》等集。而1913年出版的英文本《新月集》,

文字清麗如安徒生的童話,對中國現代文學有特殊的深遠的影響。他逝世前半年之作共15首

,後收入《最後的作品》一集中。

形式美和音樂美,是泰戈爾敘事詩的顯著特點。傳統“波雅爾”體,詩行整齊,每兩行換韻

,活潑自如,讀起來朗朗上口。敘事詩雖然篇幅較長,卻不使人產生膩煩的感覺。《爭買蓮

花》、《代表》、《點金石》,采用“特裏波迪”詩體,每句兩行,三個音步,第一、二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