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後,我便替你去向長老們問一問,盡量替你爭取爭取。”
“多謝兩位師叔!”
趙然喜滋滋離開了卓家兩位師叔的屋子,自回房中努力修行不提。單第二日大早,蔡法師終於記起了他此行的使命,開始忙活起設立神像的事宜。
神像占據著道場中最重要、最核心的位置,在這方世界裏,十方叢林道場的設立,除了監督世俗、掌控地方外,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汲取信仰力,而神像,正是汲取信仰力的法器。
大明以道教為國教,道教的神祗是一套極為龐大的體係,自最高的三清道祖以降,直到最低等山神土地,都可作為祭祀拜神的對象。因此,一處布道之地不可能供奉所有尊神,就連廬山總觀都做不到,遑論地方。
一般來,正規合製的道觀、道宮中,三清道祖的神像是必設的,在大一級的道院裏,如果條件成熟(殿宇齊備、人員較多),也會設有三清道祖神像,比如無極院。除此之外,則各有差異。
若屬於正一教,道院裏除了三清道祖外,還供奉張師;若屬於全真教,則供奉重陽真人,至於全真七子,則要看其屬於哪一派。餘下的神像,更是差異萬千。
總的來,布設哪一尊神像,是由開設道場的第一位道士決定的。道門認為,無論世俗中人,亦或修煉之士,都暗與合,精神上必定與九之上某顆星辰有著密切相關的聯係,而星辰正是諸神、諸仙之位,所以人之間是會產生感應的。換句話,這方世界的任何一個人,隻要信奉的是道教,他就會受上某位神祗的庇佑,他的所思、所感、所想都會與庇佑他的神祗發生感應。
此所謂命中應神是也。
而受牒道士在這一方麵的感應尤其突出,能夠很大程度上與庇佑他的神祗形成不可知的交流,當道士傳道時,也會因此而影響到受道的百姓。所以,道士開設道場時,應盡量以自己的命中應神作為供奉神像,如此才能使信仰力的汲取達到最大化效果。
無極院中除了三清道祖和張師外,還供奉有四值功曹之一的值月神黃承乙作為主要祭祀神像,便是因為第一任監院的命中應神是黃承乙。
因此,作為君山廟的開壇之祖,趙然的命中應神便應當作為廟中供奉的神像。當然,這也是目前為止君山廟唯一的神像——廟太,容不下其他神祗。將來如果有條件,才會再設三清道祖和張師的神像,不過一般來,道廟是用不著的。
怎樣才能知道趙然的命中應神是哪一尊呢?道門自有道門的辦法。
蔡法師立於虛位以待的神龕前,左右兩側卓騰雲、卓騰翼分立,趙然跪在蒲團之上,身後金久、關二和魯進依次排列。選擇神像的儀式極為重要,故此所有人都穿上了齋醮科儀所用的正式道袍。
蔡法師從懷中取出一個金光圓筒,從裏麵抽出厚厚一遝符籙,手一甩,這些符籙便鋪滿了整個龕台。趙然瞄眼望去,每一張符籙上都繪有一尊神像,旁邊以篆文注明該神祗名號。
就聽蔡法師道:“此乃九等諸神、諸仙之靈位,趙致然,你且誠心敬香,此中若有你的命中應神,靈位自會感應而升。”
隨後,蔡法師又解釋,九等諸神、諸仙是一般人最常有的命中應神,神位是極其龐大的,包括飛龍仙、都官使者、狼吏虎賁、丁力士、駒甲卒、山神土地等等,這些符籙隻能指代,不能一一描繪,比如山神就是一張符籙指代,土地也是一張符籙指代,但實際上山神和土地肯定是數不過來的。
如果趙然敬香禮拜後,升起來的是山神,就立君山山神之位。比如無極院龍山廟的神像,供奉的便是龍山山神之位。
於是趙然接過蔡法師遞來的三柱燃香,恭恭敬敬叩拜完畢後,誠心敬獻。
眾人屏息凝視,目光投向看台。(未完待續。。)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