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三月事件(1 / 2)

對黨項人手中掌握耕地的置換,是當下解決紅原諸多問題中的第一個重點。紅原的黨項人不會耕田,但擅長放牧,讓合適的人去做合適的事,這是趙然做事的指導原則。

針對袁灝的提議,參與三都議事的白馬院幾位高道都開始聲議論起來,他們其實已經在會議之前便收到了草案,也做過一些思考,故此交談片刻之後,便有人要求發言。

左巡照道:“置換之策是好的,我沒有什麼意見,但我想問一下,咱們對黨項人耕地的置換,是懲罰還是鼓勵?亦或是平等視之?”

袁灝道:“自然是偏向鼓勵的,鼓勵他們將手中的耕地拿出來置換,當然也不能太過,趙方丈的主張,即大明百姓一視同仁,不能單純因為鼓勵而造成太大的偏頗。”

左巡照道:“既然如此,我認為置換比需要調整。”

“此言怎講?”

“我在鬆藩布道十多年,知道鬆藩的草場以紅原最佳,但就算以紅原草場之美,一畝地頂也就能養活五隻羊,或者半頭乳牛、耕牛之類,且半年就需輪換,此外,還需準備冬季的幹草。以此推算,一戶牧民若想放養五頭牛、兩百隻羊,便至少需要一百五十畝草場。”

不需要左巡照再多了,大家頓時明白,以此置換的話,對黨項人來,是不夠的。

城外原有耕地兩萬八千畝,在李彥思、強雄謀反一案中,白馬院收繳了這兩個大戶四千多畝,則琿也自行認捐了一千畝,所以需要置換的是兩萬三千畝。

城內城外黨項遺民近萬人,相當於每人隻有兩畝多地,以四口為一戶的話,取耕地條件折中值估算,每一戶隻能置換一百畝,離所需尚差五十畝。

事實上,黨項人中還有許多如保忠這樣的頭人,各自占地數十畝到數百畝不等,大多數底層的黨項人手上耕地更少。

袁灝當即檢討:“多虧左巡照提醒,以前袁某對草場放牧不熟悉,估算有所偏差,是袁某的不是。方丈,你看要不要增加一些?”

趙然想了想,道:“五頭牛、兩百隻羊,還是少了一些,我的想法是,既然要發揮黨項人的長處,幹脆就大方一些,給他們留出將來發展的地方來。如今納入白馬院名下的草場有八百多萬畝,需要置換的耕地也就兩萬多畝,哪怕一畝地平均置換二十畝、甚至三十畝草場,也還遠遠不到一百萬畝,咱們給的起。”

按照趙方丈的指導意見,三都議事當即對此議進行修改,以每畝下田兌換二十畝、中田兌換三十畝、上田兌換四十畝為置換標準。

同時,李知客提議,關於草場的政策,應該同時向漢民放開。有願意牧羊蓄牛的漢民,也可照此辦理,他們沒有耕地可以拿出來置換,但可以向慈善金借款購買,一畝草場定價五分銀。

雷都廚建議,為了促使黨項人將手中的耕地拿出來置換,應當再次打出準備修築官道的牌子來用,並適當透露一些模棱兩可的消息,這些消息包括規劃的路線,白馬院正在考慮是否強製征用耕地等等。

三都議事的最後,袁灝提議,為了彌補經堂半年內沒有高功的缺失,建議由董靜主署理高功職司,此議獲得一致通過。

按照紅原的耕作條件,種籽的播種必須在四月底完成。為了搶春耕,從三月下旬開始,白馬院就啟動了土地置換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