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陽台
心靈的陽台上,
不能堆放雜物。
你應該把這些讓你心煩的心靈垃圾去除掉。
知識為什麼不一樣
有兩個少年,在同一個老師家學文化知識,過了一段時間,他們將辭別老師回家。
臨別時,老師說:“你們回來時,每人帶個裝滿豬油的砂鍋來,我將拿去拜神。”學生齊聲答應,告別老師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他們發現路上有大象留下的新腳印。
甲學生邊觀察腳印,邊說:“我猜這頭象的左眼一定是瞎的。”
乙學生走近大象去看,那頭大象真的瞎了左眼,他不理解自己的朋友為什麼會知道,很不高興地想:“老師太不公平了,教給兩個人的知識不一樣。”
幾周後的一個星期天,他們約好去看望老師,各自準備了滿滿一砂鍋豬油,到了老師家先向老師問好,然後各自把砂鍋送給老師。
老師打開砂鍋蓋一看,甲學生的砂鍋裏盛了滿滿一鍋油,乙學生那一鍋的油卻凹下去許多,乙學生不好意思地想:“明明是裝滿的,怎麼會凹陷這麼多呢?”
老師看到他這副為難的神態,心中就明白了。老師說:“我教給你們的知識是一樣的,問題在於如何應用掌握。”他讓甲學生談談這兩件事。
甲學生說:“我發現象左腳印比右腳印深,而且不規則,比較亂,這是眼睛看不見造成的。”乙同學這才明白。
甲同學又說:“我的砂鍋是舊的,他的新砂鍋總是要吸收一些油的,所以油凹陷了。”乙同學聽了恍然大悟,笑著說:“對了,要多觀察,學會動腦筋。”
看來,老師並沒有偏向誰,他給學生的知識是一樣的。要學習,更重要的是靠自己的頭腦,開動腦筋,仔細觀察和研究。隻有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知識。
命運的門鈴
有一個性子特別急的年輕人去拜訪一位朋友,他來到朋友樓下,按響了朋友家的對講門鈴。
門鈴響了兩聲,裏麵沒有動靜,他等不及了,就返身回家。
剛剛走了幾步,他又覺得這樣回去不甘心,於是又返回來重新按門鈴。
這一次他還是沒有耐心,門鈴隻響了兩下他又等不及了。
但是走了幾步,他又返回來了。
這次他剛把門鈴按響,還沒反應過來處怎麼回事,就覺得脖子一涼,渾身上下被冷水澆了個透!
原來朋友一直在家,幾次來開門外麵都沒有動靜,他懷疑有人搗亂,就從向下麵潑了一瓢冷水,作為報複。
這樣去按朋友的門鈴會被潑一瓢冷水,那麼按命運的門鈴,又怎能不被命運澆一瓢冷水呢?
在命運的門前,不妨多拿出一點耐心,哪怕多等一天、多等一個小時、多等一分鍾,結果可能就會截然不同。
高處著眼,低處著手
一隻鷹在追捕一隻麻雀,走投無路時,麻雀突然看到一間寬敞的屋子,便飛了進去。
就在這時,外麵起風了,屋門被緊緊地關上。
外麵已經沒有危險,麻雀想出去。
但是它剛剛飛到窗戶那兒,就被窗上的玻璃重重地撞了一下,它眼冒金星,掉在地上。
休息了一會它又飛了起來,使出更大的勁兒向窗戶飛去,這一回撞得更慘,它半天都無法重新飛起來。
接連一個多小時,它都在作著嚐試,但是毫無效果。
它精疲力竭,絕望地跌落在地上。
臨死之前它才發現,門下麵有一道透光的縫兒,剛好夠它通過,可惜它連一絲掙紮到門前的力氣都沒有了。
它眼睜睜死在了出路跟前。
這隻麻雀就像某些好高騖遠的人。
“高處著眼”誠然很好,然而僅僅這樣是遠遠不夠的,更多時候,我們還得“低處著手”。被偉大理想毀滅掉的人,遠比被渺小理想毀滅掉的人多,原因就在這裏。
以苦為樂
有一個屢戰屢敗的青年去算命。
在算命攤的小板凳上,他跟算命老人聊了起來:“人生就是一場苦難,親情不可靠,友情不可靠,愛情也不可靠,做什麼事情都難於上青天。
這種日子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啊?”
算命老人仔細看了半天他的麵相,然後不緊不慢地說:“不要急,到三十歲你的情況就會好轉了。”
青年麵露喜色:“那麼,是不是三十歲以後,我就會苦盡甘來呢?”
算命先生說:“估計情形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不過你的心態會有很大變化,因為三十歲以後你就學會以苦為樂了。”
一個好的心態是做任何事的前提,如果一個人心態不好,做什麼事也會垂頭喪氣,所以也就一事無成。
100個簽名
荷蘭足球明星克魯伊夫曾5次被評為荷蘭“足球先生”,3次被評為歐洲“足球先生”。他風度翩翩,言談舉止十分講究。他曾收到許多姑娘的情書,但他沒有理會,因為他要在綠茵場上奔跑。一次,他收到一個用裘皮精裝的日記本。每一頁上都隻有一個名字,他自己親筆寫的名字——克魯伊夫。一直翻到最後才有一篇文章,那秀麗流暢的筆跡使克魯伊夫驚詫不已,他一口氣讀完了它;“……我已經看過你踢的100多場球,每一場都要求你簽名,而且也得到了,我多麼幸運啊!當然,對於擁有無數崇拜者的你來說,我是微不足道的一個。愛是群星向天使的膜拜,但我敢說,我是最有心計的一個,我多麼希望你對我已經有一點印象啊……
坦率地說,我愛你,這封信花了我整整一個星期,我曾經在月下彷徨,曾經在玫瑰園惆悵,也曾經在王妃公園徘徊,好多次想迎著你,我畢竟才19歲,少女的羞澀仍不時漾上臉來,心中隻有恐懼和向往……現在,愛神驅使我寄出了這個本子。
……如果你不能接受我奉上的愛情,請把這個本子還給我,那上麵‘克魯伊夫’的名字會給我破碎的心一半的慰藉,那另一半就是你,我多麼地想也得到那另一半啊……”
這封信的字裏行間流露出的真摯感情,深深打動了克魯伊夫,他終於留下了本子。一星期後,在王妃公園的馬達卡亞塑像旁,克魯伊夫和丹妮·考斯特爾相會了。21歲的世界足球明星和19歲的美麗姑娘一見鍾情,遂訂金石之盟。
要想贏得愛情你得有足夠的聰明,如果沒有足夠的聰明,你得有足夠的勇氣。如果你連勇氣也沒有,你得有足夠的耐心。如果三者兼備那你就是別人的白馬王子或白雪公主了。
一樓
新認識的朋友邀我去他家作客。
打電話的時候他就告訴我怎麼坐車、下車後怎麼走、在哪拐彎、進哪個小區、找幾號樓幾單元。
我一一用筆做了記錄。
做完這些,我問他住在幾樓?他說一樓。
在北京的房子中,一樓是最便宜的。
我問他買一樓是不是為了省錢。
他說:“不是,我一直喜歡一樓,老人和小孩上下方便,如果弄出點動靜,也不會吵著別人。”
這就是他選擇一樓的原因。
這樣一個朋友的家,我沒去就已經能夠感覺到一股撲麵而來的溫暖了。
能時時事事為老人著想,為孩子著想,甚至為素不相識的鄰居著想,這樣的人,一定是一個富有情趣和愛心的人。
上帝的秘訣
某青年求告上帝,讓上帝傳給他一些人生秘訣,以使他更有力量,更有智慧。
上帝答應了他。
上帝告訴他,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地見麵,上帝將當麵把所有的秘訣都傳授給他。
青年喜出望外。
提前半天,他就達到了約定地點。
然而到了約定時間,上帝遲遲不肯出現。
青年又苦苦等了三天三夜,等得筋疲力盡,上帝還是沒有出現。
回家的路上,青年自言自語道:“看來連上帝都會違背諾言,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反而寄托在別人身上呢?”
聽到他的這一番話,上帝在天上哈哈大笑:“孩子,看來你是真的得到秘訣了。記住這個秘訣,你走到哪裏都將立於不敗之地。”
自己就是自己的希望,不要對別人奢求太多,這樣你做什麼也會立於不敗之地。
無私與自私
幫助別人是人類最大的美德之一,正因為此,無私的利他主義才能得到幾乎所有民族的認同。
然而自私的利己主義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有時候,利己主義甚至比利他主義還能顯示出對生命的關愛。
有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兩個和尚去見佛祖,佛祖要根據他們各人的功德決定收誰為徒。
第一個修行者說自己一路上吃齋念佛,普渡眾生,心裏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第二個修行者說自己一直隻顧自己,他雖然沒有什麼功德,但是他守住了做人的底線,從來沒有讓別人給他布施,因為他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全都來自自己的勞動。
第一個修行者被淘汰了,第二個修行者卻入選了。
第一個修行者不滿地質問佛祖,為什麼會這樣?佛祖說:“你雖然吃齋念佛,但是你卻不斷地化緣,謀求別人的布施,你給別人增添了麻煩;他雖然隻顧自己,但他卻從沒麻煩別人。
記住,不麻煩別人也是一種功德,是一個修行者最重要的功德!”
當你為自己的“無私”洋洋自得時,可曾想過,你的“無私”隻是一個幌子?你是否有著以“無私”來達到自私目的的動機?與其那樣,倒不如果斷地放下“無私”,勇敢地拿起“自私”。
先愛自己、關心自己、幫助自己,然後再去愛別人、關心別人、幫助別人吧。
你能夠愛自己、關心自己和幫助自己,就意味著你為別人節省了一筆愛的資源,讓這筆資源用在最需要它的人身上,何樂而不為?
開水瓶哲學
在一堆剛灌滿開水的開水瓶中區分哪個是保溫的,哪個是不保溫的,隻需用手摸一下它們的外殼,如果是燙手的則是不保溫的,而不燙手的才是真正保溫的。
這就是現象與本質、表象與內涵的關係。表麵上看起來誇誇其談,吹得天花亂墜的人,他們可能腦子空空;而另一些沉默寡言,看似木訥而不善言辭的人,他們的心胸也許裝著整個世界,他們才是真正的智者。
維護別人的尊嚴
外祖父年輕的時候曾經跟人做生意,有一次他的父親病了,急需用錢,他趁老板不在的時候偷了5塊大洋。結果被正好回來的老板看到了。外祖父極其尷尬難堪。但是老板說,我忘了給你了,那正是你應得的紅利,趕快拿去吧。外祖父知道那是老板保全他的麵子啊!他從此臥薪嚐膽,終於創下了一片家業。
在解放前後的那幾年,天災人禍多,村子裏有很多人家吃不上飯。外祖父的糧食自然就成了那些窮人偷盜的對象。偷糧食,偷地窖裏的地瓜,偷家什。外祖父都知道,他甚至因而辭退了幫助看家的雇工。來偷糧食的,他就裝做沒有看見。偷家什的,他就悄悄地對人家說,不要拿家什,拿糧食吧。有一次鄰牆的鄰居來偷地瓜,結果裝多了,自己怎麼也翻不過牆去,外祖父幹脆自己從後麵托他過去。
外祖父的哲學是,他們因為沒有辦法才來偷的,要是還過得去,誰願意做賊。他知道我們發現了他,卻沒有聲張出去讓他丟人,保全了他的麵子,他不會再來偷了,人都有尊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