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克醒悟過來:我父親有許多雇工,口糧有餘,我不能倒在這裏餓死。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裏去,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罷。”
於是傑克回到父親那裏。父親遠遠看見,動了惻隱之心,跑過去抱著他的脖子,連連吻他。傑克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
他父親卻吩咐仆人說:“把好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上,把戒指給他戴上,把鞋穿到他腳上,把那肥牛牽來宰了,我們要慶賀慶賀,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複活,失而又得的。”
那時,大兒子湯姆正在田裏,當他快到家時,聽見舞樂喧嘩的聲音,便叫過一個仆人來,問發生了什麼事。仆人回答說:“你兄弟回來了,你父親因為他無災無病地回來了,把肥牛宰了。”
湯姆很生氣,不肯進屋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湯姆對父親說:“我服侍你這麼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令,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讓我和朋友一同快樂。但你這個兒子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回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
父親對湯姆說:“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隻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複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
在我們熱衷誇讚母愛時常常忽略它的存在——深沉的父愛。人們常常說父愛如山,因為它的穩重和沉默。父親是那登天的梯,父親是那拉車的牛。
最大的財富
一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時運不濟發不了財,終日愁眉不展.這天來了一個須發俱白的老人,問:“年輕人你幹嗎不高興?”“我不明白,為什麼我總是那麼窮.”窮?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的說.
“這從何說起?”年輕人問。老人不正麵回答,反問道:“假如今天斬掉你一個手指頭,給你一千元,你幹不幹?”
“不幹。”
“斬掉你一隻手,給你一萬元,你幹不幹?”
“不幹。”
“讓你馬上變成八十歲的老人,給你一百萬,幹不幹”
“不幹”。
“讓你馬上死掉,給你一千萬,幹不幹?”
“不幹。”
“這就對了你已經有了超過一千萬的財富了,為什麼還衷歎自己貧窮呢?”老人笑吟吟地問。
青年愕然無言,但看出他心有所悟的樣子。
在世界上,最大的財富就是能擁有自己。
請不要開錯窗
一個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愛的小狗,不禁淚流滿麵,悲慟不已。她的外祖父見狀,連忙引她到另一個窗口,讓她欣賞他的玫瑰花園。果然小女孩的心情頓時明朗。老人托起外孫女的下巴說:“孩子,你開錯了窗戶。”
打開失敗旁邊的窗戶,也許你就看到了希望。
結婚紀念日
日本文壇著名的鴛鴦夫婦三浦朱門與曾野綾子,據說數年前每年都要為同一件無聊的事
情爭吵一次。爭吵的原因是,結婚紀念日那一天朋友夏樹群子拍來的賀電。朋友的這番心意
,新婚時的確很高興,但結婚15、20年卻變成了“不受歡迎的好意”。“原來今天是結婚紀
念日?來點什麼慶祝?”“算了吧!何必多此一舉?反正年紀也不輕了。”兩人都不愉快起來,
夫婦討論的結果,認為再這樣下去會受不了,由曾野綾子打電話給夏樹群子,“謝謝你每年
的賀電,但已經是老夫老妻了,實在不好意思談什麼結婚紀念日”。隔年起就不再有賀電了
生活中有很多煩心的小事 ,你不必為一件事而爭論不休,那樣會感覺到生活的很累。
香港影星的微笑
香港著名影星梅豔芳16歲那年,第一次參加學校組織的一次舞會,對自己穿什麼衣服猶豫不決。梅豔芳想使自己盡量顯得嫵媚,但卻又害羞得要命,她想合適的衣服也許能給她增加魅力和勇氣。做教師的媽媽看透了她的心,她走過來說:“隻要你麵帶微笑,沒有人會關注你的衣服。”
那晚,媽媽的忠告不僅使香港著名影星梅豔芳成為最富有吸引力的舞伴,而且讓她受益至今,快樂無比。
微笑是人類的特有本領。樹木受傷時會流“血”,禽獸也會因痛苦和饑餓而哭嚎哀鳴,然而,隻有人才具備笑的天賦,可以隨時開懷大笑。
哈佛學生
麗莎是來自美國阿肯色州的學生,也是她所在鎮裏唯一來哈佛讀書的人。在她準備啟程到哈佛大學前,當地的人都為她能到哈佛上學而感到自豪,她自己也慶幸能有這樣好的機遇。
但是,麗莎的興奮勁還沒過,就忽然對自己的感覺越來越糟糕了。她在哈佛過得很辛苦,上課聽不懂,說話帶土音,許多大家都知道的事自己卻一無所知,而許多她知道的事大家卻又覺得好笑。她開始後悔自己到哈佛來。她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到哈佛來受這份羞辱,同時
更加懷念在家鄉的日子,在那裏,可沒有人瞧不起她。
感到孤獨無比的麗莎,覺得自己是全哈佛最自卑的人。無奈之下,她求助於心理谘詢。
心理醫生對她是這樣診斷的:
她已跨人了個人成長的“新世紀”,可她對已經過去了的“舊世紀”仍戀戀不舍。
她對於生活的種種挑戰,不是想方設法加以適應,而是縮在驚恐地望著它們,哀歎自己的無能與不幸。
她對於能來哈佛上學這一輝煌成就已感到麻木不仁。她的眼睛隻盯著當前的困難與挫折,沒有信心去再造就一次人生的輝煌。
她習慣了做羊群中的駱駝,不甘心做駱駝群中的小羊。
她以高中生的學習方法去應付大學生的學習要求,自然是格格不入,可她抱殘守缺,不知如何改變。
她因為自己來自小地方,說話土裏土氣,做事傻裏傻氣,就認定周圍的人在鄙視她,嫌棄她。可她沒有意識到,正是因為她的自卑,才使周圍人無法接近她,幫助她。
她生長在中南部地區,來東海岸的波士頓求學,麵臨的是一種鄉鎮文化與都市文化的衝突,她沒有想到,哈佛對她來說,不僅是知識探索的殿堂,也是文化融合的熔爐。
她身材瘦小,長相平常,多年來唯一的精神補償就是學習出色。可眼下,麵臨來自世界各地的“學林高手”,她已再無優勢可言。
她長相平庸,學習又平庸,這就徹底打破了她多年的心理平衡點,使她陷入了空前的困惑中。
她悲歎自己來哈佛是個錯誤。可她忘了,多年來,正是這個哈佛夢在支撐著她的精神。她雖然戰勝了許多競爭對手進入哈佛大學求學,卻在困難麵前輸給了自己的妄自菲薄。
她怨的全是別人,歎的全是自己。難怪她會在哈佛有自卑的感覺。她隻有跳出往日光輝的“怪圈”,全身心投人“新世紀”,才能重新振作起來。
總而言之,麗莎的問題核心就在於:她往日的心理平衡點徹底打破了,她需要在哈佛大學建立新的心理平衡點。
為此,心理醫生對她采取了三個谘詢步驟。
第一個步驟是幫助她宣泄不良情緒,調整她的心態,使她能夠積極地麵對新生活。
麗莎陷入自卑的沼澤中,認定自己是全哈佛最自卑的人,這說明她過於擴大了自己精神痛苦的程度,看不到自己在新環境中生存的價值。所以心理醫生一方麵承認她當前麵臨的困難是她人生中前所未有的,所以她反映出來的情緒也是很自然的。同時,心理醫生告訴她,對哈佛的不適應,產生種種焦虛與自卑反應,這在哈佛很普遍,並非她是一個人。這使麗莎產生了“原來很多人也和我一樣啊”的平常感。
第二個步驟是竭力引導麗莎把比較的視野從別人身上轉向自己。
麗莎的自卑是在與同學的比較中形成的,她感到自己處處不如別人,事事都不順心,因而覺得自己好像是天鵝群中的醜小鴨。她在來哈佛大學前,學習成績一直很好,但到哈佛後最好的成績隻不過是4分。
以前,從來都是別人向她請教,但現在,卻是她要經常向別人請教。因此,麗莎當初那份引以為自豪的自信已蕩然無存。原先,麗莎一直是教師心目中的得意門生,校園裏的風雲人物,眾人羨慕的對象。可如今,她已成為校園裏最不起眼的人物。
這一係列的心理反差,使麗莎產生了自己是哈佛大學多餘的人的悲歎。她沒有意識到,自己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心理反差,是因為以往與同學的比較中,她獲得的盡是自尊與自信;但現在與同學的比較中,她獲得的盡是自卑與自憐。
所以,心理醫生竭力讓麗莎懂得在新的環境裏,學會多與自己比,而不與別人比。如果一定與別人比的話,還要透視到別人在學習成績、意誌等方麵不如自己的一麵。
接下來,心理醫生開始幫助麗莎采取具體行動,理清學習中的具體困難,並製定相應的學習計劃加以克服和改進。同時,讓麗莎參加了哈佛本科生組成的學生電話熱線,讓麗莎在幫助別的同學的同時,也結交了不少新的知心朋友,更重要的是,麗莎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重新感到自信心在增長,感到哈佛大學需要她,她不再是哈佛大學多餘的人了。
在麵對陌生的環境時,隻要你消除了不自信、自卑,充滿信心地與別人交往,你就能克服一切困難,適應陌生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