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坐下來還在生氣。過了一會兒,他平靜下來,想著他可能對孩子太凶了,一或許孩子真的很想買什麼東西,在說他平時很少要過錢。
父親走進小孩的房間:“你睡了嗎?孩子。”
“爸,還沒,我還醒著。”小孩回答。
“我剛剛可能對你太凶了,”父親說:“我不該發脾氣,這是你要的10美元。”
“爸,謝謝你。”孩子歡叫著從枕頭下拿出一些被弄奏皺的鈔票,慢慢的數。
“為什麼你已經有錢了還要?”父親生氣的問。
“因為在這之前不夠,但我現在足夠了。”小孩說,“爸,我現在有20美元了,我可以向你買一個小時的時間嗎?明天請早一點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飯。”
時間可以換取金錢,也可以換取家庭的親情和快樂。給家庭擠出一點時間吧,因為有些東西是拿錢買不到的!
沉船
在海麵行駛的一艘木板船上,有兩位水手、一位官員和四位農民。
船上的汽油眼看就要用完了,此時,海上的天空一片火紅,一場罕見的台風很快就要襲來了。就為這,船上的兩位水手發生了爭執:一個主張往前麵一個荒島駛去,等風停了再作打算。另一個說,雖然汽油不足以抵岸,但是畢竟是在海岸的附近,那有許多船隻來往,可以向他們求救,可去荒島是九死一生。
時間是寶貴的,相持不下之時,官員提議,讓民主來決定。兩位水手分別站在船的兩端。船上其他人自由選擇,誰那邊站的人多,就按照誰的方案進行。官員說完,就從船板上站起來,走到其中一位水手的身邊。四位農民都覺得:既然官員都站在那邊了,往回駛大概是沒有錯的。
接著四位農民也都站了起來,一起朝官員那邊走去。兩位水手看見,隨即一齊驚叫出聲,然而卻晚了。由於船的一邊站了六個人,另一端卻隻有水手一個人,船失去了平衡,船身嚴重傾斜,海水一下子灌了進來。
船上所有的人都葬身於海底了。
機遇之神從來都容不得半點猶豫,不管是做任何事都要把握機遇,比別人伸手早,才能在到成功。
鸚鵡與老牛
一個農夫養了一隻會說話的鸚鵡和一隻會幹活的牛,除這兩件東西外,家裏再沒有值錢的東西了。
一次,牛從田地幹活歸來,汗流浹背,氣喘籲籲,剛一進院,便躺在地上,站不起來了。它已疲憊不堪。鸚鵡見狀,十分感慨地說:“老牛呀,你那樣吃苦受累,可主人誇過你了嗎?還不是說你幹活慢,有牛脾氣。你呀,可真是受累不討好呀,真可悲。你瞧我,不用幹活,還讓主人伺候著,主人還經常表揚我,說我真會說話,會學舌,太可愛了。你說我是不是比你聰明多了?你是否知道自己是個大傻瓜?”
老牛說:“我知道自己傻,但我相信主人不傻,靠漂亮話隻能得寵一時,不能得寵一世。”
鸚鵡聽了老牛的話感到十分不悅。於是雙方便都沉默了。
夜裏,農夫家裏來了一夥強盜,他們抓住了農夫,逼迫農夫交出一件值錢的東西,否則就要殺死農夫。鸚鵡看在眼裏,心想,農夫最不喜歡老牛了,他肯定會把老牛交給強盜的。可結果恰恰相反,農夫將鸚鵡交給了強盜。
鸚鵡不服氣,它問農夫,為什麼不把牛交給強盜?農夫說:“其實這道理很簡單,沒有牛就不能耕田,我就得挨餓,甚至被餓死,而沒有鸚鵡,隻不過少聽一些漂亮話而已,無關緊要。”
花言巧語不能當飯吃,到關鍵時刻還得憑實打實幹的真實本領,那些用花言巧語招搖撞騙的人應該預以警示了。
搶來的果子
星期天我來到了圖書館,在安靜的環境裏可以靜下心來讀書、看報,圖書館裏有200多 種報紙,我拿了兩份報紙坐到一個空位子上開始看了起來。
我看的報紙非常幽默風趣,我忍不住笑出了聲。對麵有一個四十多歲的女人抬起頭來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對我怒目而視, 我伸了伸舌頭,埋下頭來繼續看報紙。她又盯著我和報紙看了幾眼,然後忽然站起來,伸手來搶我桌子上的另一份報紙,我問她:“你想幹什麼呀?”她凶凶地大聲對我喊:“我要看這份報紙,你怎麼一個人霸占著兩種?你隻能看一種,我就要看你這另外一種。”
“可是架子上還有100多種報紙共你選擇呀!為什麼要搶我的呢?”我對她說。我開始打量著她,她長得瘦瘦的,眼睛陷了進去,好像睡眠不足的樣子,凶狠的目光盯著我,又開始大聲地對著我喊叫起來,好像是故意要和我吵架。
從中學開始我就有星期天來圖書館看書的習慣,還從沒遇到這種事情。我平靜了一下自己問她:“你真的想看這份報紙是嗎?”“對,我就要 看 你手裏的報紙。”她凶凶地說。“那好,你拿去看吧。我可以再選擇其他的報紙來看的。因為架子上還有100多種報紙。”我盯她的眼睛說:“我想我是來看報紙的,不是來和你吵架的。我不想破壞這裏的氣氛,這樣會影響別人看報。如果你要,你就拿去吧!”她搶下了報紙,重重地坐在座位上,恨恨地說了一句:“我就要你手中的報紙!”
“我就要你手中的報紙!”這句話聽起來很耳熟,我忽然想起在幼兒園時,午飯後,老師拿來一大盆的蘋果,讓小朋友排著隊去挑一隻蘋果來吃。我們班隻有12個人,可是那盆裏至少有20多隻蘋果,每次輪到我時,我會選一隻自己喜歡的蘋果。記得有一次,選完蘋果後 ,一個4歲的小朋友看著我手中的蘋果對老師說:“老師,她的蘋果比我的好,我就要她手中的蘋果!”我想到此,禁不住笑了起來。眼前這個40多歲的女人和我兒時的4歲小朋友在做 同一件事,一個搶別人手中的報紙,另一個搶別人手中的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