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那位老人果然在原處等尚虎。見他真帶去了泥土,連聲道謝,並且付給了他15塊錢。
北京的泥土竟這樣值錢!尚虎仿佛看到了美好的未來。於是,每天一大早他就裝上一大袋泥土,到大街上或居民小區叫賣。但幾天以後,他失望了:根本沒有一個買主。他想了好幾天,終於弄懂了一件事:隻有養花的人才會買泥土,而他們一般都把花放在陽台上,如果先在樓下觀察誰家的陽台上擺了花,再向這戶人家推銷泥土,不就省勁了嗎?有了這個主意,他又提著泥土出發了。
這招也並沒有改變現狀,他奔波了整整一天,隻賣了四塊錢。此外,許多小區的保安見他穿著破舊,而且四處張望,總不等他把話說完,就將他驅趕出來。
那一晚,他久久無法入睡。他終於明白,不管賣什麼,讓人家接受自己才是最關鍵的。於是,他用自己省吃儉用的錢買了一個舊手機,還印了一盒名片。他心想:喜歡養花的人多半也會誌趣相投、互相來往,隻要認識一小部分養花的人,就可以通過他們去認識另外的一大部分人。這一招還真管用,不到半個月,他每天至少要接十幾個業務。一天下來,就有幾十元錢進賬。
然而,這樣的日子過了兩個多月,他接到的業務慢慢地少了。他百思不得其解,問題到底出在哪裏?為此,他特意詢問了一個以前買過他泥土的老人。老人說:“小夥子,你賣給我們的泥土裏沒有什麼養分,時間一長,花就又枯了。你說大家還會買嗎?”他這才明白泥土裏還有學問呢。
知道了問題的所在後,他立刻就去書店買了一些相關的書籍學習。他這才知道,原來花盆裏的土是要加一定比例的肥料的。看了好幾天,他慢慢摸索出用肥的門道了。之後,他特地買了一些包裝紙將泥土包裝好,注明“高肥花盆土”的字樣,然後再去兜售。這樣一來,他所賣泥土的價格相對於以前提高了幾倍,買泥土的人卻比以前多了很多。到了月底,除去肥料、生活費等一切開支,他淨掙了三千多塊錢。
三個月後,尚虎接到的訂單又多了起來,有時候一天能掙五百多元。為了進一步擴大業務和穩住顧客,他就租了一間民房作為自己賣泥土的基地,並在泥土的配方上下足了工夫。他先後推出了甲類、甲類A級花盆土等多種品種,分別標明富含鉀、磷、氮等元素,適用於種植月季、菊花等不同的花卉。他還聘請了一位農科院的技師做顧問,為養花人解決實際問題。後來,辦起了自己經營“花盆土”的公司,將泥土推銷到了京城各處,總資產竟然超過1000萬。
正是憑著一種獨立自強、敢於創業的精神,才使許多像王麟權、尚虎這樣一度掙紮在貧困之中的人們,找到了自己的生財之道,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溫商的獨立性和自主意識是有目共睹的,他們無論走到哪裏,也無論是做大買賣還是做小生意,都不覺得自己在人格上低人三分。這也是溫商較早進入那些曆來被認為低人一等的非公有製經濟和商業服務領域,從而率先致富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