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後,他就買了禮品二次去H城,還拉著那位同學,算是供銷社領導,一起登門致謝,並同廠方訂立了長期協議:所有廢棄的邊角料都被他們以極低的價格包銷,這一包就是3年。
以後,“鋼鐵大王”更是如魚得水,嚐到了更大的甜頭。貨源有的是:造船廠的拉光了,被介紹到機械廠、機床廠;H城的拉光了,又被介紹到N城、S城……市場更是不成問題:本地市場飽和了,便銷到外地、外省……開始是用汽車運,後來就鳥槍換大炮,改用火車車皮裝。
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人緣越來越好,財路也越來越寬。等到別人也明白過來,一哄而上時,他已經金盆洗手,另謀別的財路去了。
溫商不僅變廢為寶的神奇智慧,而且很喜歡收拾爛攤子,有很多溫商都是靠承包虧損企業擴展了自己的事業的。不僅如此,溫商還能使自己承包的虧損企業爆發出勢不可當的發展潛力。
事實上,虧損企業並非一無是處。它具備了行業基礎,諸如生產技術、銷售網絡等,一切都是現成的,隻不過由於種種原因,這些既成優勢一直都發揮不出來。一旦清除了企業發展道路上的障礙,如運營機製呆滯、管理不善、製度陳舊等,使其原有的優勢得以發揮,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比一個新的企業更容易走上軌道。因為新企業往往並不具備成熟或成形的銷售網絡,在生產技術上也是新手。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溫商才不怕爛攤子,甚至四處打聽哪裏有這樣的爛攤子,瞅準機會就接過來。
現任溫州文成減速機有限公司總經理的卓文生,就依靠這一招起家的。
1977年,卓文生懷揣300塊錢開始闖天下,成為溫州最早的購銷大軍中的一員。買進賣出,賺取差價這是溫州購銷大軍的最主要的經營方式,但買什麼,卓文生卻有自己的想法。他仔細觀察過,許多國有企業由於機製過死,倉庫裏常有積壓貨物,很多產品都沒能流入市場。但從市場需求來看,尚未飽和。積壓產品其實隻是舊了一點,質量上問題卻不大,有不少都是原裝好貨。卓文生開始有選擇性地專門購買國有企業倉庫裏的積壓品和舊貨,運回溫州轉賣。
開始時,由於國家對企業積壓問題沒有什麼規定,有很多企業領導出於謹慎,不肯出賣庫存的積壓產品,卓文生陪了很多小心,說了不少好話,甚至請客吃飯,打了一場又一場“人情”攻堅戰。1983年,卓文生等待的好運來了,那時國家開始有了明文規定,國有企業的庫存要全麵清理,於是情況好轉,貨源開始充足起來,大量的積壓產品被當成舊貨甚至是廢品進入了物資回收公司。在天津物資回收公司,卓文生看到了一批已被宣布報廢的原裝機電產品,一口氣買下了幾十萬元質量過硬的機電產品運回溫州,受到當地市場的歡迎,一時間促成了柳市低壓電器產業的形成。
為此,人們曾不無羨慕地談論溫商的“淘金”行動:什麼破爛東西到了溫商手裏,改頭換麵就都成了寶貝。其實,被精明的溫商拿到手裏的這些東西當然不是破爛,對於有多種需求的市場來說,的的確確是人們生產生活中離不開的寶貝,隻不過寶貝生了鏽,而溫商憑借著敏銳的眼光,認出了這些寶貝,並把它們收拾得煥然一新,結果賣出了大價錢。正是這種化腐朽為神奇的智慧,使得不少的溫商從很小的投入中獲得了巨大的利潤,做出了一番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