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古川久好從報紙上看到這樣一條介紹美國商店情況的專題報道,其中有一段提到了自動售貨機,上麵寫道:“現在美國各地都大量采用自動售貨機來銷售貨品。這種售貨機不需要雇人看守,一天24小時可隨時供應商品,而且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營業,給人們帶來了許多方便。可以預料,隨著時代的進步,這種新的售貨方法會越來越普及,必將被廣大的商業企業所采用,消費者也會很快地接受這種方式,前途一片光明。”
古川久好開始麵動腦筋,他想:雖然現在自己所處的地區還沒有一家公司經營這個項目,但將來必然會邁入一個自動售貨的時代。這項生意對於沒有什麼本錢的人最合適。我何不趁此機會去鑽這個冷門,經營此新行業?至於售貨機裏的商品,應該搜集一些新奇的東西。
於是,他就向朋友和親戚借錢購買自動售貨機,共籌到了30萬元,這筆錢對於一個小職員來說可不是一個小數目。他以一台1.5萬元的價格買下了20台售貨機,設置在酒吧、劇院、車站等一些公共場所,把一些日用百貨、飲料、酒類、報紙雜誌等放入其中,開始了他的新事業。
古川久好的這一舉措,果然給他帶來了大量的財富。當地人第一次見到公共場所的自動售貨機,感到很新鮮,因為隻需往裏投入硬幣,售貨機就會自動打開,送出你所需要的東西。
古川久好的自動售貨機第一個月就為他賺了100多萬元。他把每個月賺的錢投資於自動售貨機上,擴大經營規模。5個月後,古川久好不僅早已連本帶利還清了借款,而且還淨賺了近2000萬元。
一條信息造就了新一代的富翁,當然,在信息上動腦筋尋商機的絕不隻古川久好一人。可以說,幾乎所有成功的企業家,無不對商海中的信息保持絕對的敏感,無不需要通過準確有利的信息來指導自己的戰略決策——不然,日發行量達200萬份的金融大報《華爾街日報》,每天擁有約2000多萬人的讀者,還能是誰呢?
在現代競爭激烈的商場上,擁有廣泛的信息網絡,已經成為一個企業和企業家成功的關鍵。一個人的信息量畢竟有限,隻有通過發達的媒體獲取更多的信息,通過群體交流信息拓展思路,才能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現代社會的發財商機幾乎包括政治、社會風氣、文化現象等多方麵的內容,甚至對於有些經營者來說,人類出生率的高低和貧富比例這些專業的資料都是商業信息。或者再深入一些,同行其他公司的動向,自己公司產品的消費者滿意度、廣告反饋等等,都是決定企業成敗至關重要的信息。
對於一般人來講,如果市場發生大的變動或提供大的契機,是很容易發現的。因為這些機遇的征兆很明顯,信息的暗示性很強烈。但是,這樣的信息被大多數人捕獲,真正屬於你的機會有多大呢?所以,要想獨辟蹊徑地尋找生財機會,就必須留意那些被大多數人忽略掉的“小”信息。
美國南北戰爭快要結束的時候,市場上的豬肉價格相當貴。亞默爾從自己收集的各方麵的信息來分析,這種現象不會太長了,因為一旦戰爭結束,豬肉的價格就會立即跌下來。於是,他更加關注戰事的發展,因為他相信市場上即將會發生一個大的轉變,而他可以從中抓住商機做一筆大生意,從而猛撈一把。
他像往常一樣,天天閱讀報紙。有一天,他發現報紙上寫著這樣一篇新聞,裏麵說一個神父在南軍李將軍的營區裏遇到幾個小孩子,小孩子們拿著許多的錢問神父怎麼樣可以買到麵包和其他吃的東西。據孩子們講,他們的父親是李將軍手下的軍官,幾天以來都沒有吃過麵包了,而帶回來的馬肉又非常難吃,所以他們才會到處買麵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