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衛星的發展有一段曲折的過程。因為天氣變化發生在較低的大氣層內,衛星軌道高度遠遠超過天氣變化的實際區域,所以科學家們不相信衛星能拍攝到詳細的雲圖,也不相信衛星能探測出瞬息萬變的天氣。然而,試一試的想法還是驅使人們發射了氣象衛星。開頭幾次雖然失敗了,但不懈的努力終於獲得了成功,開創了衛星氣象學。這就是利用氣象衛星雲圖及各種資料來分析天氣變化,並準確地預報天氣。現在地球上空已有幾十顆氣象衛星在工作。它們不僅能提供日常天氣預報需要的雲圖和資料,還為農業、交通、航空和海運、建築、食品等工業提供重要情報。氣象衛星在追蹤、預報颶風方麵成績巨大,拯救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目前,氣象衛星還在人工造雨、破壞颶風、改變天氣等實驗中衝鋒陷陣。或許有一天,人類的技術水平大大進步,在氣象衛星的幫助下,不僅能預報天氣,還能控製天氣甚至改變天氣。
另外,觀測和勘察地球也是人造衛星的拿手好戲。這類衛星一般稱為地球資源衛星。地球資源衛星利用的主要是20世紀60年代發展起來的航天遙感技術,特別是多光譜遙感技術。世界上任何物體,隻要溫度高於絕對零度,也就是在零下273攝氏度以上,就會輻射和反射可見光、紅外線、紫外線、微波等各種波長的電磁波。物體特性不同,輻射和反射的電磁波也不一樣。例如沙漠和海洋、海洋中的深水和淺水、不同的農作物、同一農作物中的健康區和染病區等,輻射和反射的電磁波都不同。利用這個特性,拍攝不同的多光譜圖象,就可以辨別和分析不同的資源和環境情況。現在利用地球資源衛星可以尋找黃金、鐵礦、石油及各種稀有金屬礦藏,其勘測能力和“羅盤加錘子”的人工找礦時代已不可同日而語。此外,地球資源衛星還能找到人類賴以生存的淡水、可耕地、海中魚群及其他各種資源,甚至能辨別出路邊停放的汽車和森林中的伐木工人。利用資源衛星可以繪製出地球資源、植被、冰雪覆蓋、人群分布等情況的精確地圖,幫助人類更好地了解地球、開發地球。
衛星除了用於為社會生產、生活服務外,還常常用於軍事目的。現在軍用衛星品種繁多,性能先進,常用的有偵察衛星、照像衛星、導彈預警衛星、軍用通信衛星、軍用導航衛星、測地衛星和各種衛星式武器。除了衛星外,各國軍事科學家們還在積極研製航天飛機、載人飛船和各種航天站。航天飛機是目前研究的重點,它既不同於飛機,又不同於火箭,而是兼有二者的優點。它既能像火箭一樣垂直起飛,不依靠空氣而飛行,又能在進入大氣後做一定的機動飛行,水平著陸,而且可以重複使用,不像火箭隻能用一次,因此航天飛機既方便又經濟。
各種軍事衛星和航天兵器的研製使人們預想到未來,如果發生全球規模的戰爭,很大程度上會是一場太空大戰。所以各軍事大國都不惜付出巨大代價,加緊發展此類武器,作為爭霸世界的工具。然而,愛好和平的人們卻殷切地希望,這樣的太空大戰不要發生,科學技術應該用於造福人類,而不是毀滅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