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位的宇航員
理查德·哈裏森·特魯利原是海軍戰鬥機駕駛員,駕駛艦載飛枷300多次,有豐富的飛行經驗,是一名優秀飛行員,後來成為空軍宇航研究飛行學校的教員。1965年11月被挑選為空軍“天空實驗室”第一小組宇航員,1969年8月轉到航宇局,1972年1月參加“天空實驗室”計劃,在1973年5月到1974年2月的3次飛行任務中,為候補宇航員和通信聯絡官。在1975年7月美蘇太空對接飛行中,擔任地麵通信聯絡官,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1981年11月12日,“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第二次試飛時,特魯利作為駕駛員第一次上天飛行,他協助指令長喬恩格爾完成了機械臂試驗,試驗用成像雷達測量地形結構和大氣汙染的情況,發現埃及南部沙漠下的巨大河穀,寬25~30千米,流域麵積比尼羅河大25倍;用紅外輻射儀觀察地球,探測到墨西哥沙漠裏有一個蘊藏量豐富的金、銀、銅、鉛、鋅礦區;試驗用刀叉進食。由於燃料電池發生故障,計劃中的一些科學實驗未能進行,在太空飛行兩天後,提前三天返回地麵。
1983年8月30日,特魯利作為“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的指令長第二次上天飛行,曆時6天,他率領其他4名宇航員施放了一顆印度通信和氣象衛星,完成了多項機械臂試驗和在失重條件下分離活細胞的實驗,對6隻老鼠的太空生活進行了觀察。在這次飛行中,特魯利率領的乘員組還接受了6名美國記者的采訪,回答了宇航員的年齡、太空病等許多問題。
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航天飛機爆炸後,特魯利以上將軍銜接替傑西·穆爾擔任航天飛機計劃主任,成為主管航天飛機計劃的宇航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