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納德與飛虎隊(2 / 2)

羅斯福:“他(指陳納德)怎麼樣?”

利克倫:“他是我遇到過的最獨特的官員,你應該親自見見他。”

“我不能這樣做,這樣做不危險嗎?”

“當然危險,但無所事事而丟失中國,不是危險更大嗎?!”

“他難弄嗎?”

“他堅持己見——主要是飛機的機動性——但是斯托威爾和漢尼拔不也是如此嗎?他經常談到這兩個人。”

“他服從命令嗎?”

“你的命令?當然。但我不希望僅僅由於職務關係,你就做一個一般的上可,這是伊麗沙白女王的德雷克——你得讓他指揮演出,而你指揮他。你要親自見他嗎?”

“你知道;我不能……繼續與他談下去……”別讓他走……讓他去說服那些不願同他講話的人們吧。”飛機從何而來?今後數月生產的全部新飛機,已經預定送往美國的歐洲盟國英國。飛機是依靠運氣得到的!製造飛機的寇蒂斯-賴特公司副總經理伯迪特·賴特(陳納德的老友)經不住陳納德的軟磨硬泡,同意隻要能夠說服英國放棄優先權,就可提供100架剛離廠的P-40型飛機給中國,該公司將用更新式的飛機補足英國。的差額來作為報答。陳納德接·受這一提議,並在一個星期之後設法使英國同意了這一計劃。飛行人員又在何處?陳納德所到之處,都得到同樣的回答:無法抽出飛機、飛行員和機械師用於中國的戰爭。陸軍航空隊司令亨利·阿諾德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說,他無法做到抽調一個參謀軍官而不危及陸軍航空隊,他反對調遣任何航空隊的力量到其他任何國家去。然而,值得慶幸的是,1941年4月15日,羅斯福總統簽署蘭項秘密行政命令,允許預備役軍官和從陸軍航空隊、海軍、海軍陸戰隊航空部隊“退役人員”參加美國誌願航空隊前往中國。陸軍部長史汀生讓阿諾德發布命令,批準凡帶有某種介紹信的人“完全有權同軍事人員談話”。陳納德據此組織的5人招募組在陸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基地中悄然活動。基地長官發現“來曆不明”的平民百姓來找手下的人談話便總是感到震驚,當發現他們所幹的“好事”——挖走美軍有經驗的飛行員的時候更是火冒三丈!有好幾位長官打電話給華盛頓,要求這些談話人員離開,但電話未能奏效,挖美軍牆腳的事仍在繼續。陳納德總算挖來了150多名飛行員。

誌願飛行員和地勤人員名義上受聘於美國中央飛行製造公司。誌願人員與公司簽訂的為期一年的合同規定,誌願人員每月收入在250至750美元之間,外加差旅費和每年30天帶薪金的休假,還有每月30美元的津貼;飛行員每月薪金750美元,中隊指揮官每月薪金750美元;誌願人員的任務是製造、修理和駕駛飛機。盡管合同沒有提烈擊毀1架日本飛機可獲500美元的獎金,但事實上確有獎金一事,獎金由中國政府支付。合同還規定,不服從命令、經常酗酒或吸毒、非因執勤造成的疾病、開小差和泄密的水員,都將被解雇。

1941年7月7日,陳納德在舊金山集第一批奉願航空隊員,包括110名飛行員、約150名機械師以及一些後勤人員。他們將於7月10日乘坐班機前往中國。提前於7月8日飛往遠東的陳納德感慨敘之:“在抗擊日本人的戰鬥中,我第一次有了我所需要用來打敗他們的一切東西。”誌願隊員湯姆杜魯布爾戰後所言也不乏真情實意:“一些人聽說了美國誌願航空隊的事情並采取行動。每人都用自己的方式,每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在中國的飛虎隊的真正曆史是近300個人各自曆史的總彙。他們幾乎全是年輕人,都喜歡冒險,或者希望在冒險中獲利,為此誌願在一個陌生的領導人麾下服役,為一個陌生的政府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