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人們又製造了威力更大的氫彈。這種氫彈裏裝的聚變原料是氫化鋰或氘化鋰,其中的“引爆”原子彈有多個普通的鈾彈,或鈈彈。1千克氘化鋰的爆炸能力相當於5萬噸烈性炸藥梯恩梯。我國於1969年6月17日也爆炸成功了第一顆氫彈。這顆氫彈裏麵裝的核“炸藥”就是氫化鋰和氘化鋰。
還有一種更厲害的氫彈叫鈷彈。它是在氫彈外麵包上一層金屬鈷。當氫彈爆炸時,釋放出中子,撞擊鈷核,產生鈷同位素。這種鈷同位素放射性極強,殺傷力極大。它產生的煙塵所到之處,一切生命都會死亡。
氫彈,實際上是戰爭之“神”。能不能變戰爭之“神”為和平的使者呢?也就是說,能不能讓原子核的聚變反應也變得可以控製,使它像原子能發電站那樣,慢慢釋放出能量來,為人類造福呢?
這種可以控製的熱核反應,科學家叫它受控熱核反應。從1952年氫彈爆炸之時起,就有許多國家在秘密研究這個問題。我國也已經有了自己的受控熱核反應試驗裝置。
要使熱核反應得到控製,必須保證參加反應的熱核材料得到充分的約束。由於裂變反應堆的燃料是固體,反應溫度隻有幾百攝氏度到兩千多攝氏度,可以裝在殼體中,用控製棒讓它慢慢反應,這樣做困難不是很大;而聚變反應是在幾千萬攝氏度的高溫下進行,這時所有的物質都被電離,變成了等離子體,控製起來就十分麻煩,因為至今還沒有一種材料可在幾千萬攝氏度高溫下不化,所以找到不化的容器來裝核燃料就成了難題。後來,科學家找到一種“磁約束”的辦法。據說,已經建成的大型磁約束受控熱核反應裝置,這種裝置可以在6千萬攝氏度高溫度下,約束核聚變反應。當然,這並不是說熱核反應完全可以控製了。但是,和平利用熱核反應的前景還是很美好的。有人預計,熱核反應的實際應用,即熱核發電站的運行,大約在下世紀可以實現。
據計算,建成一座可控熱核聚變反應發電站的投資是燒煤的火力發電站的6倍,是裂變反應核發電站的4倍。一座功率為150萬千瓦的可控熱核發電廠,光要使用的鋼材就要5萬噸,僅此一項,就相當於同功率火力發電廠的全部投資。看來,建成熱核發電站的任務是艱巨的,但是它產生的能量卻是無可比擬的,人類一定會在地球上造出許多可以控製的“小太陽”,而不需要像神話中的盜火神普羅米修斯那樣,去天上“盜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