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此彌陀懺法者。廣則恐其文繁。略則慮其義闕。如常禮念應赴。隻讀大字。若推本末因緣。須尋小注。庶得廣略兩存自他俱益。一帙十卷。例皆倣此)。
原夫釋迦大覺出慈旨。以叮嚀讚彼彌陀運悲心而廣博發四十八之誓願。願願度生。開一十六之觀門。門門攝化。救提溺者。越苦海之迅航。指導迷人。出輪迴之捷徑。高超三界。逈出四流。十方接引諸群生。九品護持。如一子。又聞古今善士緇素名人感應尤多。往生非一。方抱圓頂。宜追慧遠之高風。儒履道冠。可慕遺民之雅範。啟芳懷玉。壽終而化佛迎歸。張抗吳瓊。命盡而金僊引去。善和具屠牛之業。尚往玉池。仲舉負害命之怨。亦生金地。慈光照處。地獄為之崩隤。聖號持時。天魔為之悚懼。不思議佛力。無障礙神通。一聲滅八十億劫罪愆。一念獲八十億劫功德。是以世尊觀彼方之緣會。在此界之有情。特開往生一門。教入念佛三昧。日修片時之少善。後為萬劫之資糧。現世則白業頓增。惡緣漸息。人敬而神祐。禍去而福來梁氏女目盲而重明。馮夫人身病而復差。邵希文神遊而脫難。劉慧仲夢魘而無驚。此乃身前之効也。臨終則免赴黃泉。更無黑業。緩則一日至於七日。急則十聲至於一聲。麵覩白玉毫。身乘紫金座。閻王不敢召。化佛自來迎。直歸極樂之鄉。永別幽冥之路。範婆瞻聖像於戶外。曇鑒得運華於缾中。烏長王天樂盈空。隋文後異香滿空。此乃往生之徵也。過世則名除鬼簿。位列佛階。丘塚現祥。輝骨骸為舍利。拋閻浮之短景。居安養之長年。化生菡萏。華中託質。芙蓉池內勢至觀音為其勝友。馬鳴龍樹結作法朋。雖名往生凡夫。便是不退佛子。前唐善導垂語向五雲堂中。後魏曇鸞現形於七寶舫內。此乃身後之驗也。壽盡臨終之感應傳廣。聊陳生前身後之禎祥。文繁略載。凡夫心劣。用自力以難成。法藏願強。仗他威而易就。自他二利。悲智兩全。幸當末法之時。此教大弘之際。今則愚將管見。強發毫端。頗依梁武懺之規儀。粗闡彌陀教之功德。千佛備列。眾聖全彰。十方調禦共力消殃。三世如來同緣懺罪。削阿鼻之恐怖。說淨土之莊嚴。三塗路上教箇箇廻程。九品池邊使人人進步。流通十卷懺法。度脫三世眾生。經雲。梵語阿彌陀。此雲無量壽。或雲無量光。梵語須摩提。此雲極樂國。或雲安樂剎。若受持讀誦為過去者。救拔惡趣。為現在者。增福消災。為未來者。教修淨土。廣於三界。偏及四生。或行十惡業。見聞則霧散。若犯五無間。禮念則雲消。引一切有情化生。度無量眾生成佛。蒙此懺力。受彼佛恩。西方淨土一譯。往生無上菩提。兩手分付。請威加護偈曰。
集此彌陀禮念懺 欲於濁世救群生 同超三界出輪迴 盡令離苦生極樂 自恩福薄智慧淺 凡愚學寡文荒踈 發揮淨土讚彌陀 捧土培山蠡酌海 懺法廣大才輕微 慚恐不契諸佛心 我今清淨身口意 焚香哀請道場中 仰告三世與十方 彌陀淨土諸三寶 惟願不捨大慈悲 神通法力冥加護 願賜觀音甘露辯 下筆盈軸如智覺 上契諸聖下契機 集成懺法度有情 眾生見聞喜信受 流通傳布遍十方 廣度一切眾生界 盡未來際恒無盡 若有十惡無間罪 遇此懺法滅無餘 現在皆具五功能 過去鹹蒙八解脫 臨終悉願往西方 共覩彌陀成佛道
啟請三寶
今日道場幽顯大眾。仰啟三身四智圓明十號之尊。八藏五乘微妙一真之教。悲增智增之菩薩。有學無學之應真。遍法界之龍天。盡虗空之賢聖。伏冀不捨慈悲之願。惟垂照鑒之心。今(日夜)建淨土道場。示群生歸向。陳斯勝會。露以丹誠。蓋以(某甲)等(某甲字請各自稱名。後皆例此)三界受身循環。豈離於六道。一雲乘質漂流。未出於四生人間八苦。交煎天上。五衰共惱。不有大慈悲父。孰開真解脫門。欲修九品之真歸。須懺多生之惡業。而況圓明妙體。本唯一心。虗幻浮生。妄為眾罪。罪唯妄起。隨惡緣而乃成。妄以真除。因善念而得滅。幸望同業大眾。各收異念攀緣。盡出苦輪。同生樂國。今依釋迦遺教禮懺法門。召請聖賢。願垂感降。
南無一心奉請靈山不滅鶴樹常存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 南無一心奉請光明普照壽命難思四十八願阿彌陀佛 南無一心奉請一生兜率三會龍華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南無一心奉請五峯聖主七祖佛師大聖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一心奉請如來長子法界願王大聖普賢菩薩 南無一心奉請普門示現願力弘深大聖觀世音菩薩 南無一心奉請念佛三昧攝化眾生大聖大勢至菩薩 南無一心奉請菩提高廣大智宏深清淨大海眾菩薩 南無一心奉請十方盡虗空界一切諸佛(一拜) 南無一心奉請十方盡虗空界一切尊法(一拜) 南無一心奉請十方盡虗空界一切賢聖(一拜)
又復一心奉請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道場幽顯大眾。已請三寶。處瀝丹誠。披露積愆。願求禮懺。(某甲)等誌心歸投西方淨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歸依西方三寶第一 決疑生信第二 引教比證第三 往生傳錄第四 極樂莊嚴第五 禮懺罪障第六 發菩提心第七 發願往生第八 求生行門第九 總為禮佛第十 自慶第十一 普皆迴向第十二 囑累流通第十三
歸依西方三寶第一
(夫歸依西方三寶者。我佛隨根授道。應物現形。廣演修多羅。偏讚彌陀國。因緣際會。感應道交。凡心專想於西方。真身定降於瞻部。其猶葉公畫龍而龍現。子晉吹鳳而鳳來。蓋凡聖以交通。由誌誠之冥會。是以慈恩首稱十勝。智者明辨十疑。太白子瞻共說勸生之偈。樂天子厚因述願徃之文。優曇花之一開。不知幾劫。浮木孔之相值。何啻千生。獲利尤多。用功極鮮。是以六方共讚。十剎同宣。主勝願強。緣深悲重。欲知淨土求生路。當入彌陀禮懺門)。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宜各人人攝心諦聽。今為憐湣一切眾生無明覆心迷於淨土。戀著三界不求往生。六道輪迴漂流生死。為斯顛倒無信凡夫。集諸經論。教修往生西方淨土極樂世界度生道場禮懺法門。良為凡夫垢重貪愛昏迷。造罪恣情。不怖泥犁痛苦長劫。平生放逸。但嗜奢華。不知修進。臨終苦逼。方始歸依。縱欲處誠。注心何地。荒忙失誌。無法可憑。甘入三塗。可悲可湣。無依無怙。無趣無歸。今乃遣愚昧者。起信求生。令智慧者決疑悟道。所有我等無始至今。不信歸依西方三寶。不求厭離濁世五燒。不了自心起惑造業。或五逆十惡破齋犯戒。具諸不善。生死輪迴。至於今日。皆因從昔以來不覺不知不聞不見。不親師友。不逢經教。不識因果。妄起毀謗。自作教他。見作隨喜。業障所使。都無信受。一切種種障難因緣。阻往生行。斷成佛種。墮失聖胎。漂沉惡趣。未來生死無有盡期。不得往生。不得解脫。皆因我等罪業牽纏愚迷顛倒。不信阿彌陀佛。不信往生淨土。身口意業侮慢訶毀。或時見聞。心則輕笑。見人禮念。惡心毀謗。破他善事不肯勸修。惱亂行者。讚歎邪師。設爾信者進退猶豫。無決定心。身在道場。心緣世務。口談淨土。意戀閻浮。雖手掐念珠。而心懷毒惡。外境則違順繁興。內心則愛憎迭起。唯有虗言。全無實行。善未積於毫釐。惡已成於山嶽。不仗三歸。難除五怖。如是等罪無量無邊。求哀禮懺。願乞除滅。相與誌心。等一痛切。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