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出版的是《鄧小平文選》(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與《三中全會以來》同時出。這是為了提高全黨對新時期、新道路、新理論的認識。這也為文獻工作開拓了適應當前需要編輯近期文獻(而不限於編輯曆史文獻)的新局麵。
接著出版的是小冊子《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一九八四年)及其增訂本(一九八七年)、《鄧小平同誌重要談話》(一九八七年)。這是為了及時編印最近文獻提供全黨學習,不需要等待到出版下一本文選時再來彙集編印。
一九八九年初出了《鄧小平文選》(一九三六—一九六五年)。這跟前麵所說及時提供近期文獻的性質不同,屬於曆史文獻,同毛選、周選、劉選屬於一個係列。(其中兩類文章特別有意義,一類是對毛澤東思想某一方麵的豐富和發揮,如民主政治,群眾路線;一類是後來新的探索的某一方麵的源頭,如包產到戶,白貓黑貓。但是,總的說來,那個曆史階段最有代表意義的著作當然是毛的著作。)
鄧的著作中最重要的是一九九三年出版的《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一九八二—一九九二年)。南方談話和十四大後,鄧小平十分關心提出出版這一卷書的任務。這一卷是鄧小平理論的集大成之作,完整地收集了這個時間段裏鄧小平的主要著作。第一次發表了許多過去沒有公開發表甚至也沒有在黨內發表的重要講話。對於曾經收入那幾本小冊子中的文章,按鄧小平的要求都作了認真的文字上的再整理,增補了過去的整理稿沒有收入的若幹重要部分。這本文選可以說實際上是個政治交代的東西。不管對現在還是對未來,都不是從小的角度講的,而是從大局講的。講的都是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有針對性,教育人民,現在正好用得著。江澤民在鄧小平追悼會上說:“八十九歲高齡的鄧小平同誌,親自主持編輯並逐篇審定《鄧小平文選》第三卷。《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和第二卷,彙集了鄧小平同誌在形成和發展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富有獨創性的重要著作。”
由於第三卷的出版,原來已出的那兩卷就改稱第一卷和第二卷,並作了增訂補充,重新出版。(主要是補充那些在第三卷中著重提出的思想在一九八二年前已顯端倪的談話,例如,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吉布尼的談話。)
鄧小平在生前親自審定了自己的全部文選,這是一件大好事。
當然,還有一些重要的東西沒有收入文選之中。例如,鄧小平逝世時中央的悼念文件中引用和化用了鄧小平兩段十分動人的話。一段是“文化大革命”結束後鄧小平再一次複出時在中央全會上說:“我出來工作,可以有兩種態度,一種是做官,一種是做點工作。我想,誰叫你當共產黨員呢。既然當了,就不能夠做官,不能夠有私心雜念,不能夠有別的選擇。”一段是:“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這兩段話就沒有收進文選第二卷。
一九九八年出版的《鄧小平思想年譜》(一九七五—一九九七年),起了拾遺補闕的作用,公布了許多由於過分分散或者由於別的原因沒有能夠收入文選中的許多談話的重要段落。沒有注意到這本書的同誌,在讀過二、三兩卷的基礎上,希望能去讀一讀。
待到《鄧小平年譜》和《鄧小平傳》出版後,公布文獻就會更加齊備了。(中央文獻研究室有為主要領導人成龍配套地出選集、年譜、傳記三大件的計劃,當然還可以有出專題文集和編年文稿的計劃。)
學習原著為主,其次是學習論述鄧小平理論的中央文件。這裏指的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曆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和各次有重要理論內容的中央全會決議,特別是江澤民在十四大和十五大的報告。為什麼強調還要學這些文件?因為對鄧小平理論作係統化論述的任務,是由黨中央來承擔的。因為這些中央文件體現鄧小平理論的展開和豐富,體現鄧小平理論通過黨的政策和綱領變為行動的實踐,體現鄧小平理論是黨中央集體智慧的結晶,體現全黨對鄧小平理論達到的共識。這也是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發展過程的一個特點。所以,在學習鄧小平理論的時候,學習這些文件,有很重要的意義。
再次才是各種學習綱要和教材。由於中央文件論述鄧小平理論,隻能是提綱挈領的,這類綱要和教材在展開論述和深入探討方麵,還是有其必要和益處的。《鄧小平理論基本問題》是中共中央黨校編寫的一本試用的教科書,力求寫得好一點,但是能否達到應有的水平,還有待大家的評論和幫助。
再說一遍,三類學習材料,最重要的還是鄧小平的著作。他的著作,比馬列少,比毛少,而且主要是第二、三兩卷。所以對這兩卷書,特別是第三卷,應該提出要求:篇篇都要讀,主要篇目和重要論點都要熟悉。這不是過分的要求,對於黨的高級幹部和理論幹部來說,這是基本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