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六章 為建黨八十周年和曆史決議二十周年答《人民日報》記者問(1 / 2)

人民日報記者吳珺:隨著中國共產黨建黨八十周年的臨近,大家學習和研究黨史的熱情更加高漲。您作為長期從事黨史研究的專家,能否談一下學習、研究黨史的現實意義?

龔育之:江澤民總書記對學習和研究黨史有許多精辟論述。他提出學習理論要同了解和總結黨的曆史經驗結合起來。他說:“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曆史,是一部蘊含和體現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活生生的教科書。”

近年來走上各級領導崗位的中青年幹部,相當一部分同誌對建黨以來和建國以來的曆史不是很熟悉甚至很不熟悉,有的同誌對改革開放以來的曆史也不太熟悉。這是現在強調學習黨史的一個現實背景。

通過學習黨史,可以了解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實際相結合的深刻曆史背景和艱難曲折過程,增強我們現在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堅持做好“三個代表”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資政育人,這就是學習和研究黨史的現實意義。

吳:在中國共產黨的曆史上有兩個著名的曆史決議,一是《關於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二是《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

龔:第二個曆史決議講建國以來黨的曆史,對於我們更加切近。這個決議是建黨六十周年的時候通過的。它完成了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係統地開始的指導思想的撥亂反正,推進了以那次全會為標誌的偉大的曆史轉折,進一步開拓了改革開放的曆史新時期,意義是十分重大的。紀念建黨八十周年,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紀念《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通過二十周年。

吳:您最近撰文提出,要“堅持曆史決議和在決議的基礎上前進”,就是指的建國以來曆史的決議吧?

龔:這個決議來之不易,是付出了沉重代價,集中了全黨智慧的。要非常地尊重它。強調堅持曆史決議,就是要警惕和防止從曆史決議已經得到的成果後退。這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淡化甚至否定曆史決議對“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錯誤作出的結論,從這樣的結論後退。我認為,對曆史決議已經明確作出結論的那些實踐和理論上的錯誤,對“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十年浩劫給人民、給國家、給黨帶來的那麼大那麼深的災難,對“文化大革命”以前“反右派”運動、“大躍進”運動、“反右傾”運動中的錯誤給人民、給國家、給黨帶來的那麼多的傷害,不能采取回避、淡化掉的態度;而是應該如實地、恰如其分地正視它、記取它。不這樣,怎麼可能避免這樣的傷害和災難的重演呢?還有一種情況,是另一個方向的後退,即淡化和否定曆史決議對中國社會主義成就的肯定,對毛澤東思想和毛澤東曆史地位的肯定,似乎建國以來什麼成就也沒有,有的隻是一個接一個的錯誤。對全黨和全國人民艱苦奮鬥而取得的基本成就,不能采取無視它、否定它的態度,而是應該如實地、恰如其分地尊重它,這也就是尊重人民,尊重曆史。否定建國以來的全部曆史,必然導致否定整個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革命建國的全部曆史。

吳:有人說,曆史決議到現在快二十年了,人們的認識總要前進,是否有必要固守曆史決議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