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作者2006年6月17日在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論壇上的發言。一個多月以前,我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進程和基本經驗”課題討論會上有過一個即席發言,現在稍加整理和補充,寫成這個發言提綱。
一
這個課題的性質如何把握,還在摸索和試驗之中。史和論,究竟如何結合,還不是十分清楚。完全按照史的線索敘述下來,就太接近於一部黨史。當然,也不能離開黨史,變成一部單純的議論著作。
我看,這部著作還是要著重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著重在“化”出了什麼獨特的東西。所謂獨特的東西,一方麵是指它是馬克思主義的新發展,一方麵又是指它同馬克思主義既有的東西有相異之處。需要研究:這些獨特的東西是怎麼得來的?是怎麼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得到檢驗和證實的?還要分析:“化”的過程中哪些是根據中國的情況和經驗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引導中國革命和建設走向勝利的東西?哪些是不符合中國情況又不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使中國革命和建設招致損失的東西?中國共產黨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克服這些失誤,走上和重新走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創造性道路的?要把回答這些問題擺在突出地位,既不是完全擺脫曆史的敘述,又不是完全依附在曆史的敘述裏麵。
提綱是一個深化認識、統一思想的過程。提綱——試寫——討論;再(改或擬)提綱——再試寫——再討論,一定會反複多次,不可能一蹴而就。
二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突出“探索”兩個字。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總的說來,這是一個不斷探索、反複探索的過程,從不成熟到成熟、成熟了又不成熟、還要再探索的過程。
今天能不能說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問題上已經成熟了?這要從兩方麵來回答。
一個方麵的回答,是成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指導思想,在中國共產黨裏已經牢固地樹立起來了。中國革命由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就而取得偉大的勝利。中國建設也由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而得到舉世矚目的成就。這都是明擺著的嘛。
另一方麵,又要看到成熟之不易,成熟了又會陷入新的不成熟。中國革命曾經因為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方麵缺乏自覺而兩次麵臨失敗的危機,中國建設也曾因為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方麵的失誤而兩次發生重大的挫折。從民主革命到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經曆了兩次從不成熟到成熟的發展過程。
至於現在,世界形勢發生巨大變化,中國形勢也發生巨大變化,成熟了的中國共產黨又麵對著許多新的問題,還需要在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化和中國化方麵繼續做出新的創造性探索。所以仍然有不成熟的方麵,還需要一個不斷探索的長過程。
三
不但毛澤東思想的產生和發展,經曆了探索的過程。民主革命時期的曆次“左”傾、“右”傾,從總體上說,也屬於這個探索的過程。
陳獨秀,就其擔任中國共產黨最高領導人這段時間來說,有重大貢獻,又有嚴重錯誤,無論是其貢獻還是其失誤,難道不是都屬於探索的過程嗎?更不必說以後的三次“左”傾錯誤了。第一個曆史決議對這三次錯誤,我看就是這樣分析的。雖然決議對他們的錯誤指責得很嚴厲,但對他們反帝反蔣的革命立場都是肯定的。
第一個曆史決議,肯定毛澤東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重要成果,這個成果經過全國解放戰爭和建國初期的偉大勝利的檢驗,大家都說,中國共產黨是成熟了,在實踐上和理論上都成熟了。
建國以後,很快轉入建設社會主義的新任務,在新任務麵前,中國共產黨又呈現出某種盲目性。在繼續取得成就的同時,我們黨又犯了“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兩大錯誤。在民主革命中成熟了,在社會主義的新任務麵前又顯出不成熟的方麵。
第二個曆史決議,既肯定了毛澤東的曆史地位,又肯定了毛澤東思想(經過實踐證明的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經驗總結)的指導意義。怎麼看待毛澤東在社會主義時期的失誤?第二個曆史決議做出了恰如其分的評價:在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中走入歧途的錯誤。
第二個曆史決議對建國以來黨內的多次爭論,也作出了結論。為彭黃張周、彭陸羅楊、劉鄧陶以及許許多多的“走資派”,平了反。毛澤東反對這些人是反對錯了,但從根本上說毛澤東的錯誤是探索中的錯誤。那麼,被毛澤東反對錯了的這些人,他們不也是在探索嗎?隻不過他們的探索在一個時期被認為是錯誤的罷了。
建國以來的探索,既是毛澤東的探索(包括成功的探索和失誤的探索),又是全黨的探索,包括一直處在領導崗位的同誌們的探索,也包括被錯誤地批判了的同誌們的正確探索在內。胡繩的《毛澤東一生的兩大貢獻》,胡繩主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的《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對這一點的論述尤其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