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要好的同學勸她,為什麼不找個谘詢公司幫忙,很靈的。女孩動心了,找到一家谘詢公司。老板把女孩拿到的簽證材料看了一遍,又讓女孩詳細介紹了兩次被拒絕的經過。女孩細聲細語地講著,眼睛低垂,頭也低著,不敢與老板對視。老板聽著聽著,打斷女孩:不要說了,你的毛病就在這兒。
原來,女孩性格內向,不善於與生人交往,一說話就臉紅,還老愛低眼垂眉的,給人一種沒有自信的感覺。老板很有經驗地對女孩說:你在我們公司主要就訓練三項內容——抬起頭來,眼睛平視,大聲說話。於是,兩個星期裏,老板的助手什麼也不幹,就想方設法讓女孩養成抬起頭來與人平視的習慣,並訓練她大聲說話。
第三次簽證,半是習慣,半是刻意,女孩始終高昂著頭,眼睛直盯著那個簽證官,侃侃而談,應對如流,從容不迫。那個簽證官狐疑地看著前兩次的拒簽記錄,嘴裏嘟嘟囔囔地說“不自信,吞吞吐吐,不敢抬頭”,好像完全不是說的這個女孩兒。最後,他微微一笑:“你很優秀,看不出有拒絕你的理由,美國歡迎你。”整個過程隻有5分鍾。
去做你害怕的事,害怕自然就會消逝。
取舍的原則●艾倫·科恩譯/尹玉生多年前,諾埃爾一直擔任著我的辦公室助手一職。不過,我知道,她的理想並不在此。諾埃爾經常流露出想到國外的一所教師培訓院校接受高級培訓的想法,但她並不確切知道,對她而言,從事教師職業是不是正確的選擇。如果選擇去進修的話。她不僅要放棄待遇豐厚的助手職位,還要遠離家人和朋友,將來能否獲得教師任職資格,也還是一個未知數。對於諾埃爾來說,這真是一個艱難的抉擇。
一天早上,諾埃爾來到辦公室,鄭重對我說道:“我已經決定辭去助手工作。”從她的表情我能看出她真的下了決心,我知道,挽留毫無意義,但有一個問題困擾著我,我問道:“究竟是什麼讓你下了這麼大的決心?”
“去還是留?我一直都在反複思考著這個問題。直到昨天晚上,我反複問自己:‘你可以不這樣做嗎?’這一反問,使我清晰地認識到,我不能不去!你也知道,這個願望已經伴隨我很多年,而且時不時地它都會突然在我腦子中蹦出來。隨著時間的流逝,它不僅沒有絲毫削弱,反而變得越來越強烈。我記得一位哲人曾經說過:在你生命的最後,你才會發現,令你後悔的,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你沒做什麼。所以,我今天來向你提出辭呈。”
諾埃爾最終獲得了教師資格證書。在那裏,她還邂逅了一位男士,並與之相愛,結為伴侶,組成了一個幸福的家庭。她在給我的信中說,她非常慶幸當初的決定,這個決定不僅圓了她的教師夢,而且給她帶來了許多預料之外的收獲。
在此後不久,我撰寫的人生中第一本勵誌類書籍《龍不再住這裏》問世了。我不知道該如何向外界推銷這本書,就在這時,我收到了一個朋友寄來的信,他向我推薦一個圖書發行公司,並附有一份他們發行的圖書目錄單。但是我對自我促銷形式並不適應,況且此時的我還隻是一個沒有任何名望的谘詢師,性格也較為內斂,因而在我瀏覽了幾遍目錄單之後,準備將它扔到廢紙簍裏。
這時,我突然想起了諾埃爾的話:“你可以不這樣做嗎?”為了寫這本書,我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難道就是為了讓它永久地束之高閣嗎?我硬著頭皮來到了那家發行公司,將我的書放在了公司主管的手中。他熱情地接待了我,幾天後,我的書已經赫然出現在這家發行公司的發行目錄上。之後的事情很多人都已經知道了:這麼多年來,《龍不再住這裏》一直處在暢銷書排行榜中,並被稱為“近年來最具有影響力的十本書之一”。
今天,當我一次次接受邀請,到處發表演說,會見一個個傑出人物,出版了一本又一本暢銷新書,職業生涯不斷邁上新的台階時,我不能不承認,我生活中的巨大變化,和那一句反問“你可以不這樣做嗎?”以及反問後做出的決定有著重要的關係。
人的一生中總會麵對許多機會和挑戰,取舍和選擇的主動權在你手中,我給你的取舍原則隻有一條:反複問你自己:“你可以不這樣做嗎?”
在你生命的最後,你才會發現,讓你後悔的,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你沒做什麼。
心靈的方向●譯/陳勝在上次交流會上,莫特坦白地說道:“我覺得我像是陷入了過去與未來的束縛中。”然後他從口袋裏掏出錢包,將商用筆記本遞給我。上麵寫滿了電話號碼,傳真,還有一些電子郵箱和網址。“我曾經在石油領域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他解釋道,“我曾擁有足夠的資金、名望和權力,但是我漸漸地對一切感到厭煩,所以我退出了。我竭力地遠離它,隻想尋找一處心靈的寧靜之地。”
“在一段時期內,我什麼都沒做,我想去追尋我的夢想,可我又有所恐懼。我害怕自己不能掙足夠的錢來供給家人,這正是我當初選擇經商石油作為工作的原因。”莫特繼續說道,“我的錢用完了,我陷入了恐慌之中,我像是一個高空秋千表演者在空中來回卻始終找不到安全落地點。一周前,我的一位商業上的朋友打算給我提供一份工作,可是我不想回去,但是我不知道怎樣處理那一堆賬單。”
我試著問道:“如果你不用擔心錢,那你會做些什麼呢?”莫特的臉稍微舒展開來:“我會研究整體愈合(精神與身體上的創傷愈合),我會去旅行,我會花很多的時間在大自然中靜坐,冥想與沉思。我會去幫助別人脫離痛苦。”“你是否相信如果你以真實的心靈袒露於宇宙的時候,宇宙會為你提供生命的給養。”我繼續問他。
莫特想了一會兒,我能感覺得到他的心靈正遊於思索的領地。然後,他略顯迷惑地答道:“我不知道,我還不能確定。”“總有一天,你會找到答案的。”我笑了笑,真誠地說道。
幾個星期後,我接到了莫特的電話。他笑著說:“艾倫,你怎麼也不會想到發生了什麼!在交流會後,我去看望我的父親,我們進行了愉快的交談。父親了解我的處境後,他沒有責備我,隻是去房間裏拿了一張支票給我,我十分驚訝,因為那足夠我一年的開銷。”莫特受到了他父親的極大鼓舞,他終於鼓起勇氣踏上了他一直向往的夢想之旅。他進行了瑜伽修行導師培訓,並拿到了催眠療法師證書,後來他還去了尼泊爾的一所修道院修行了一段時間。最後,莫特成了一名整體愈合師,他為許多人解除了心靈的迷惑和身體上的疾病,他因高超的愈合法與博大的胸襟受到了大家的敬重。再一次看到他時,他十分快樂,完全沒有了先前在生活中掙紮的影子。“正如你說的那樣,我想我找到了答案,我本不必為生活而擔心。”莫特感激地說。我給了他一個擁抱,我知道他不會再為生活的窘迫而擔心了。我為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而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