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代陶淵明曾說:“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意指知識的積累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須堅持不懈,方能有所成就。
同樣道理,中、小學生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就要用“駑馬十駕”的精神去博覽群書,掌握一定的人文知識。隻有如此,才能使得自身的視野為之開拓,內心因之豐富,從內而外散發“人文”氣息,顯得文質彬彬,博學多識。
從某種意義上講,人文知識與其說是一種知識,不如說是一種特殊的能力。這種能力是孩子們學習的引導者,發散思維的點燈人,同時也是他們生活中心有靈犀的好友。一旦擁有了這種“知識能力”,必然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問題”,用前人留下的豐富文化來彌補自身知識體係與認知體係的種種不足。
在學習人文知識的過程中,孩子們完全不必像做數學題那樣,冥思苦想,費盡心思。其實,把這個過程當做一種遊戲來做,你會發現這隻不過是一個相當有趣的漫長遊戲罷了!人文知識不可能對人的整體素質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它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孩子的文化底蘊。
為了使現在的孩子們跳出課堂的羈絆,全麵提高他們對學習和生活的濃厚興趣,拓寬他們的知識體係,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我們特意精選出中、小學生成長過程中最需要知道一些人文知識,編撰成這本《為孩子講點人文知識》。
這本書的內容雖然談不上包羅萬象,但也涵蓋古今中外人文知識的方方麵麵,涉及人類文明、文學、藝術、風俗、節日、哲學、古跡、飲食等各個層麵。意在通過一個個妙趣橫生的人文知識來展現從古至今人類文化的內涵。
翻閱此書,如同聽一位智者娓娓道來,從盤古開天辟地,說到古文明的驟然消逝後的世界;從人類最初的文字和文化,說到古今中外的文學、藝術、哲學等。使得平日裏枯燥乏味的知識,霎時間以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文畫卷的形式呈現在我們麵前。使我們沉浸在這幅美麗的畫卷中,樂而忘返,不知歸處……
這裏是真正的“世外桃源”,人類的文明造就了這個村莊,那些耀眼的人文者是這裏世世代代勤勞耕耘的村民。他們都有著異常豐富的想象力,為了給平淡乏味的生活注入生機,他們有的畫畫,有的奏樂,有的演戲,有的起火做美食……他們製造了許多的奇跡,這些奇跡在我們今天看來就是文物古跡;他們閑暇時的討論被我們定義為哲學。潺潺的溪水是時間的腳步,它緩緩地流著,把這些人文者創造的璀璨文化帶到今天。於是我們有幸拜讀他們留給我們的寶貴人文知識,並從中汲取成長的養料。
此外,父母們還可和孩子一起閱讀此書,並以講故事的形式把這些古今中外的人文知識講給孩子們聽,在親子互動中,去除平日苦口婆心的說教,營造一種溫馨、和諧、輕鬆的氛圍,與孩子共享人文知識的饕餮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