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態度決定高度(1 / 3)

三、態度決定高度

心理學家馬斯洛說:“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

樂觀的人與悲觀的人

有一個人,住在紐約曼哈頓一家豪華飯店的第30層。這個房間,可以俯瞰整個中央公園。

有一天,他站在窗口,拉開窗簾,打開窗戶,正準備欣賞窗外的美妙景色。這時,他驚奇地看到有一個人在往下墜落。

“你感覺怎麼樣?”他問那個正掉下去的人。

“一切不是還很好嘛!”那人回答道。

話音剛落,那人以重力加速度摔到地上,結果自然是粉身碎骨,肝腦塗地……

站在窗口的人正在納悶,突然,他又發現有第二個人從窗口墜落下去。

“你感覺怎麼樣?”他問那個正掉下去的第二個人。

“唉,還是晚了一步……”

話音剛落,第二個人也摔到地上,結果也是粉身碎骨,肝腦塗地……

兩人落地時間,隻差2秒!

樂觀的人,即使不得不跳樓,但到最後一刻,仍然是樂觀的;而悲觀的人,到最後一刻,仍然是悲觀的。

心誌要刻苦,誌趣要樂觀,氣度要宏大,言行要謹慎。

老木匠的最後作品

有個技藝精湛的老木匠準備退休,他告訴老板說要回家與妻子兒女享受天倫之樂。

老板舍不得他這樣—千好工匠走,問他是否能幫忙再建—座房子,老木匠說可以。

但是,大家後來都看得出來,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軟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時候,老板把大門的鑰匙遞給了他。

“這是你的房子,”他說,“我把它送給你作禮物。”

他震驚得目瞪口呆,羞愧得無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給自己建房子,他怎麼會這樣幹呢?現在,他得住在一幢粗製濫造的房子裏,而自己一輩子出的都是精品,隻有這一件例外!

用最誠懇的態度施行道義,用最仁德的行為修煉品德。

誤會

某日,張三在山間小路開車,正當他優哉遊哉地欣賞美麗風景時,突然迎麵開來一輛貨車,而且滿口黑牙的司機還搖下窗戶對他大吼一聲:“豬!”

張三越想越納悶,也越想越氣,於是他也搖下車窗回頭大罵:“你才是豬!”

才剛罵完,他便迎頭撞上一群過馬路的豬。

相信耳朵,卻對親眼目睹的事持懷疑態度,這是古往今來都引以為患的。

報上的好消息

報紙通常都是一些令人不愉快的消息,但是美國亞利桑那州的《論壇報》,有一天便給讀者意外的驚喜,報上登的全是好消息。

這家報紙將當日報頭改為《好消息論壇報》,以明顯的位置報道:某市因資源回收而獲得利潤,另一個城市的自來水滋味則是曆年來最甘甜的,連體育版、娛樂版,甚至社會版全都是好消息。

該報總編輯在第一版寫道:“我們報道的社會似乎充滿了打打殺殺、死亡與毀滅,但我們都知道,大部分生活其實不是這樣的。”

該報連報道邁阿密海灘郵輪失火的消息,標題都寫成:“郵輪失火,所有乘客生還。”

有德行的人以道義為根本,用禮義來實行它,用謙遜的語言來表達它,用誠懇的態度來完成它。

態度

一個同學被老師叫到黑板前,與另一名同學一起解答問題。

他考慮得很快,並且迫不及待地用粉筆在黑板上“刷刷刷”地寫起來,沒幾下子,就做好了。這時,另外一名同學還在慢慢地邊想邊寫。他想,老師一定會表揚他。

但老師的評語卻出乎他的意料:“兩名同學都答對了,但這潦草的字跡,馬虎的解答,哪裏是做學問的嚴謹態度?做學問,其實也得靠一個人的態度……”

多年後,在職場上經過一番風雨的他,去應聘一個高級會計職位。憑著豐富的工作經驗,他殺進了最後一輪麵試。麵試是二取一,他覺得自己有必勝的把握。

麵試的內容,是讓兩個人統計一個賬本中某個項目的年度收支情況。這隻是最基本的業務操作,兩個人都極其認真地完成了統計。他比競爭對手快了10分鍾交卷,心裏十分滿意,也相當自信。

但是結果他卻落聘了!他不明白,想知道為什麼。接待的會計主管回答:“你沒有作月末統計,而他不但做了,還作了季度統計。雖然我們隻要求你們作年度統計,但年度統計的數據應該從每月合計中得到——這不算什麼會計學問,但反映了做會計的嚴謹態度。其實,你們到了最後一輪麵試,能力是相差不多的。我們最後能看的,就隻是各人的態度了。”

有德行之人不對人舉止不得體,不對人態度不端莊,不對人說話無禮貌。

鹹淡有味

由藝術家入佛的弘一大師,把佛道修行與藝術生活結合起來,更現出他的人生境界。

有一天,他的同事、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前來拜訪,吃飯時,見他隻吃一道鹹菜,夏先生不忍心地說:“難道你不嫌這鹹菜太鹹嗎?”

弘一大師回答說:“鹹有鹹的味道!”

過了一會兒,弘一大師吃好後,手裏端著一杯開水,夏先生又皺皺眉頭道:“沒有茶葉嗎?怎麼每天都喝這平淡的開水?”

弘一大師又笑了一笑說:“開水雖淡,但淡也有淡的味道。”

弘一大師的“鹹有鹹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是一句多麼富有佛法禪味的話啊!

事情如果不符合道義,要用嚴肅的態度讓它醒悟,使之消除掉自己的錯誤思想。

釋放你的想象力

有一個小村子,大家都以種土豆、賣土豆為生。

為了賣上好價錢,村子裏的人都將土豆分為上、下兩等,大土豆就是上等品,小土豆就是下等品。每家每戶都在天還沒亮的時候,就到地裏去收土豆;然後將所有的土豆按大小分好,分別裝在不同的袋子裏;接著趕在鎮上的人開始逛早市的之前,到市場裏去占個好位子去賣。隻有老王一個人不慌不忙。他從來不分揀土豆,而是直接把土豆裝進袋子裏運走。大家都覺得奇怪。

原來,老王想到平時篩米的時候:大簸箕不停抖動,讓碎米從簸箕的縫隙中掉下去,剩下的就是好米。那麼,在運輸土豆到鎮上去的時候,如果改走山路的話,土豆就能在顛簸中自然地分開了。於是,老王載著裝滿土豆的袋子在山路上走,這樣一路下來,車子不斷顛簸,小的土豆就落到袋子的最底部,而大的則全都留在了上麵,到了市場,隻要將土豆順著倒出來就行了。

因此,老王的土豆總是最早上市,因此最新鮮,價格也就賣得格外好。

免去過去的錯誤,開創新的道路。

金龜子的偉績

一次,有個聰明人無辜被捕入獄。一連數月,他被囚禁在一座石塔的最高層,全無逃脫的希望。

一天夜裏,他站在窗前向外張望,發現妻子正站在石塔腳下悲傷地哭泣。

“別哭,”聰明人低聲對妻子說,“聽我說,回家找一隻金龜子、一點黃油、一段絲線、一段細繩和一段粗繩來,這樣便可救我出獄。”

妻子回家找來了丈夫所要的一切。

這時丈夫說道:“在金龜子的頭上塗點黃油,把絲線係在它的腰上,然後把金龜子放在牆上,讓它的頭衝著我的窗口。”

妻子按丈夫的吩咐做了,金龜子以為黃油在它的前方,便徑直向牆上爬去。

丈夫急切地等待在窗口,當金龜子爬近時,他一把將它抓起,從它身上解下了絲線。與此同時,妻子將細繩係在絲線的另一端上。當丈夫用絲線將細繩拉上時,妻子又將粗繩係在細繩的另一端。就這樣,丈夫拉上粗繩,將其一端固定在塔內,然後順著粗繩滑到了地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