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回講至溫養。所謂溫養內丹者,在使內丹充滿於一身,化為金液,謂之金液還丹。蓋金液充滿於身,然後能生外藥,謂之大藥。諸書對於此項溫養調停火候之功,多不詳說,皆於百日行功後,緊接說大周天。其實內丹雖結,隻有丹原而不滿足,不能化為金液,必須溫養變化之後,方可行大周天。
百日後生丹原,定於下田,謂之精根。精根溫養後,方能充滿於一身,而化為金液,是即混元至精。所謂采取、封固、烹煉,皆此混元至精也。既化金液,方生大丹。大丹為大周天之丹,有色、有相者也。唯其有色有相,因而謂為外藥,為大丹也。然溫養到若何程度,方可行大周天?此不可不知也。夫日日定忘,自然生神覺,而火候由之主持,不用識神溫養,自然水火平均,安而後慮,慮而後得,一得永得矣。終日定忘平均,真息開闔,無形之中,內丹漸漸化為金液,而我不自知之,唯覺六脈已停,氣皆歸根,脈細而幾至於無,呼吸已停,赤血皆化為白血。迨至金液已滿,改由毛孔呼吸,而漸漸無中生有矣。
吾人已結內丹,則腹中有寶,譬如牛之有黃。人之有寶,內有寶則外必有相,即在溫養之時,顯現於眼前空中,有一個黑圈〇 ,
初見時與臍相平,漸漸上升而漸大。初唯燈下可見,而日中不見,繼而日中亦可見之矣。其物內白外黑。《悟真篇》曰:“黑中有白為丹母,雄裏懷雌見寶珍”是也。所謂丹母者,大丹之母也,其形如球而中空,謂為雌者,以其中空故也。此為人身之寶,是丹亦是金丹,周流在黃庭一路。此時仍用定忘平均,見相不著,應定時仍定,應忘時仍忘,則過若幹時後,黑球變成一紅球矣。初形僅一點,積久而其大如桔,謂之朱桔。既變成為朱桔之時,是即外丹也,是即大藥也。所謂大周天之功,即應在此時行之矣。
丹原即內丹之基也,用溫養以光大之,漸積而成珠,成朱桔。若就此采取烹煉,是即行大周天之功也。大周天與小周天不同,七日之間,終日混沌,所謂“七日混沌,死而複生”是也。否則外丹不成。大周天七日死後複生,此七日中,無異於死,即是混沌之景象也。混混沌沌,死而複生,有此七日之死,方可以經萬年而不死。夫得內丹者,不過已失去之真陽仍返於吾身而已。至此則日日金生,積久而得先天之先天。既得此物,方能去曆劫之陰氣,化一身之魂魄,達到無生之境。法身成立,從而出神,故此功實為最要,最要而不可或忽者也。夫此工甚為難能,僅僅經七日之久,而逐識神,絕中陰之魂魄,化曆劫以來父母遺傳,及己身所帶有氣質食色之宿業根性,因而有種種之魔障,亦固其所。蓋此魔非他物,實即識神也;魂魄者,曆劫以來遺留之業根也,在在皆可為吾人入道之障礙。必經過七日之鍛煉,即行化去。故生平經曆各事,皆潮上心來,與我有關係之人物,亦皆於目前出現,不但本生,更追溯而至於無始劫來所經曆之事及人。
蓋過大周天,即《西遊記》之過火焰山也,須用芭蕉扇以息火,方可過山。扇係木質而為羅刹女之物。羅刹女即牛魔王之妻,牛魔王即坤土,羅刹女是兌金,須用純陰之功,即還虛是也。坤卦六爻,皆為虛境,必須一切皆空,所謂法相非法相,皆須空盡而等於太虛,方可過此難關。倘不能空,譬如火上加火,而有危險矣,故應慎之又慎也。然此時已經過一年溫養之功,平日煉虛已久,若能得力自然,空空洞洞,見相不著,而安穩過去矣。苟或不然,則臨時仍有動念著相之事,即處處有危險也。所以一年溫養工夫為最要也。其法當溫養中之定忘平均,以之調停水火也。既已平均,漸積而生一黑圈,仍然用定忘平均工夫。待到漸大,黑中有白之時,即應用過大周天之預備功夫也。
在用功定忘之時,而忽黑中有白之球,白天亦能顯現於眼前,此時即應增忘減定,忘時須多而定時須少,如以一時忘,即以半時定是也。忘者,萬念皆空是也。定尚著意,此中尚有真意,忘則完全去盡,一物不留矣。用增忘減定功夫,即損之又損,先損後有益是也。此時必須忘時多而定時少,例如前此定忘平均,為定忘各兩時,此時應定一時半而忘二時半。又從此漸增而漸減。朱桔生則外丹足而又足,外相之圈亦愈積愈大矣。定字尚有法相,雖係自然神覺,而元神尚須用力。忘則一物不存,法相亦空矣。定尚有微意,太極之體也;忘純為虛空,無極之體也。定用自然神覺,忘則並自然神覺亦忘之矣。定時用心尚重,忘則到無心之境矣。忘功多則外丹愈足,迨至忘最多而定幾乎無時,朱桔即大放光明矣,在眼前忽上忽下。到過大周天之時,則去定用忘,完全忘去,一物不知,萬象皆寂,完全太空,與太虛同體矣。此即“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是也。
損之又損,即增忘減定;無為即大忘之時也。朱桔,丹經又曰火珠,又曰玄珠,又曰水底玄珠,亦曰火球,此時行大周天之景象到矣。其證驗不一種,即六種震動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震動,一也;腦後生風,二也;眼有金光,三也;鼻有搐氣,塞而不通,四也;兩腎湯煎,膀胱火熱,內腎如在湯中煎熬,五也;外麵火球忽上忽下,六也。此項六種景象,皆屬於身,最怕不能忘身而動念,所以忘為最要也。必須不識不知,完全忘去方可。倘不能大忘,則藥不能上行,丹不能成矣。是在完全忘了,心與太虛同體,此即火裏煉丹,故曰過火焰山也。然仍是一相不著,而一意不散,身在太虛之中也。此功雖難,而實非難,先能將溫養功夫做好,自然能忘,可以毋容憂慮也。溫養已久,到此自入於忘,自然神能覺知,而仍忘而無為也。一到玄珠有象時,即日日忘而歸於太虛。到此行功已熟,能自自然然,大忘特忘,而同於太空也。此六項,佛家名為六種震動。因此時內外真陽滿足,將曆劫以來陰氣逐出,故有此種種景象,如三昧火燒身一樣。除此六種外,尚有一種景象,即癢生毛竅是也。周身八萬四千毛孔發癢,如炒豆然,即周身金液往外流注之故。此在采取之時,當即生物之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