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人疲憊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往往是鞋裏的一粒沙。
不經巨大的困難,不會成就偉大的事業。
笑,可以戰勝一切——這是最有力的武器。
伏爾泰(1694年~1778年),原名費朗索瓦茲·瑪麗·阿魯埃,生於巴黎一個殷實的資產者家庭,著名哲學家、曆史學家和文學家,18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旗手,被譽為“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歐洲的良心”。
1694年,伏爾泰出生,少年時就讀於大路易學院,攻讀法律,但不久放棄。
青年時,由於寫了一些政治詩文,伏爾泰被投入監獄,於1718年獲釋。伏爾泰被釋放不久,他的戲劇《俄狄浦斯》在巴黎公開上演,受到了好評。
1762年,伏爾泰就“貴族人士認為他缺少一個平民所應具有的謙遜”之事和其中一個貴族羅昂騎士發生舌辯,結果,羅昂騎士被說得瞠目結舌、無地自容。不久,羅昂騎士唆使一幫惡棍毆打了伏爾泰,並把伏爾泰投入了巴士底監獄。伏爾泰答應離開法國,才被釋放。
伏爾泰被釋放出獄後,遷居英國。二年半後,伏爾泰返回法國,寫了《哲學通信》一部哲學著作。
1750年,應普魯士大王腓特烈私下邀請,伏爾泰前往德國,與腓特烈交往甚密,三年後,兩人發生了口角,爾泰離開了德國。
離開德國以後,伏爾泰定居在瑞士日內瓦,五年後移居到弗爾尼莊園,接下來二十年一直住在弗爾尼莊園。期間,伏爾泰寫出了大量文學和哲學作品,同時接待來客,和歐洲文化領袖保持密切聯係。
1778年,伏爾泰83歲時返回巴黎,5月30日在巴黎逝世。
伏爾泰是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信奉自然權利說,承認物質世界的客觀存在,宣傳“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信奉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洛克的經驗論,認為神是宇宙的“第一推動者”,對下層人民極為鄙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他的哲學著作主要有《哲學通信》、《哲學辭典》、《形而上學論》、《牛頓哲學原理》等,其中《哲學通信》被後人稱為“投向舊製度的第一顆炸彈”。
在文學上,伏爾泰承襲17世紀歐洲古典主義的遺風,主要從事詩歌和悲劇創作,主要著作有史詩《奧爾良少女》、《亨利亞德》,悲劇《歐第伯》,哲理小說《老實人》,喜劇《放蕩的兒子》等。在曆史學方麵,伏爾泰著有《查理十二史》、《路易十四時代》和《風俗論》等著作。
興趣促進成長
伏爾泰出生在一個優越的中產階級家庭,從小喜歡讀書,尤其鍾愛於文學。
一天,伏爾泰的父親從外麵溜達回來,聽到兒子屋裏有咿咿呀呀的聲音,感到很奇怪。於是,父親悄悄地走到兒子房間的窗外,想看看三歲的兒子到底在幹什麼。
父親驚奇地發現兒子並沒有在讀書,而正在自言自語地講故事。隻見伏爾泰站在床上,嘴裏咿咿呀呀說個不住,小手還不停地比劃。一會兒得意洋洋,一會兒板著麵孔……
父親不明白他到底在搞些什麼名堂,等伏爾泰講完故事後,父親走進兒子的房間,溫和地說:“兒子,你在幹些什麼?時而洋洋得意,時而板著麵孔。”
伏爾泰聽見父親和他說話,轉過頭來說:“爸爸,我在表演拉·封登《寓言》裏的故事。”
父親很驚奇,走到兒子跟前,撫摸著他的腦袋說:“別胡扯了,小孩子家,怎麼懂得拉·封登《寓言》裏的故事?”
伏爾泰堅定地說:“爸爸,我的確在表演拉·封登《寓言》裏的故事呀,不信我把那本書給你,我再表演一下,你對著書看看我表演的有沒有漏洞。”
說完,伏爾泰從被子下抽出了那本寓言,遞交給了爸爸。
父親打開書,慈祥地說:“好吧!你再表演一次,父親給你看看有沒有漏洞。”
伏爾泰高興極了,把書翻到他要表演的那一頁,然後深呼吸,開始表演。
父親一邊看著書,一邊看著兒子表演。讓他驚奇的是,兒子的話和書裏的絲毫不差,而且兒子的舉止與書的內容也配合得非常恰當。
父親情不自禁地抱起伏爾泰,笑嗬嗬地說:“兒子,你太棒了!”
後來,在父親的耐心教導下,伏爾泰進步很快,12歲開始寫詩,16歲他寫的詩歌達到了成熟的地步,到了20歲,伏爾泰就作為文官與他的父親一起出使荷蘭。
一個渴望成功的人,就必須努力培養自己良好的興趣——有了良好的興趣,成功也就在向你招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