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打造企業軟實力,靠人文精神溫暖過冬 (2)(1 / 2)

列兵許三多,下麵跟我們一起朗誦鋼七連的連歌。最早會唱這首歌的人已經在一次陣地戰中全部陣亡,我們從血與火中間隻找到歌詞的手抄本,但是我們希望,你能夠聽到四千九百五十六個兵吼出的歌聲!“一聲霹靂一把劍,一群猛虎鋼七連;鋼鐵的意誌鋼鐵漢,鐵血衛國保家園。殺聲嚇破敵人膽,百戰百勝美名傳。攻必克,守必堅,踏敵屍骨唱凱旋。”

許三多不放棄自己,刻苦訓練,終於靠實力脫離了“絕情坑”,贏得了大家的認可。史今班長是給他幫助最多的人,他不能拋棄班長,所以他用自己的進步來留住班長。鋼七連改編了,但許三多沒有拋棄這個讓自己重生的組織,他獨自一人堅守在連隊,一待就是半年。父親要求他複員,他不能拋下空無一人的連隊不管,不能放棄自己熱愛的事業,平生第一次違抗了父親的意願。在老A選拔賽場上,終點就在幾米之外,名額隻剩下一個,衝過去就將贏得機會,但他沒有拋棄隊友伍六一,他想扛起戰友一起向前。

即便到了老A,許三多也沒有忘記鋼七連的精神,反而將這六個字深深地刻入了自己的骨髓中。在老A部隊的初步篩選中,許三多告訴自己“不能輸”,要堅持;在毒氣巷戰的考驗中,他在隊友全部犧牲的絕境下沒有放棄,而是冒著生命危險脫掉防護服,開走了裝滿TNT炸藥的車;在袁朗因成才之前的表現而拒絕選用成才時,他沒有拋棄成才,並幾次三番地找袁朗理論,力爭給成才一次機會;在對抗演習中,受傷的他沒有放棄戰鬥,而是拖著疲憊的身軀搗毀了對方的中樞控製係統。

許三多突破了一個又一個障礙,跌跌撞撞,從“龜兒子”變成孬兵,從孬兵變成尖子兵,從尖子兵變成特種兵。促成許三多不斷蛻變成長的,是他始終不變的樸實向上的精神,是他對“不拋棄、不放棄”的堅持。

許三多,一個虛擬人物,竟在2007年占據了各類媒體的“半壁江山”,引發了網上網下的討論熱潮,很多人發出了“我們需要‘許三多’”的呼聲。他是執著的使者,是堅忍的化身,代表著“君子當自強不息”的精神。許三多向浮躁的功利主義提出質疑,向人們所追求的“快速成功學”發出了挑戰,更激發了人們的責任及熱情。

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果許三多成為企業全體成員學習的標杆,循著他的足跡,企業就能走向事業的輝煌。

鐵人精神——克服困難,艱苦奮鬥

1959年9月26日,在十年國慶前夕,以鬆遼盆地第三口基準井——“鬆基3井”喜獲工業油流為標誌,宣告了大慶油田的誕生。1960年,國家建設急需石油,全國各地的幾萬名職工和3萬名轉業官兵,來到了大慶,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艱苦卓絕的石油大會戰。會戰之初,幾萬人馬一下子湧到薩爾圖草原,生活和生產都遇到了極大的困難。在這樣的條件下,剛到大慶的王進喜喊出為革命“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口號。他帶領1205鑽井隊的幾十名硬漢,人拉肩扛卸運鑽機,盆端桶提運水搶開鑽,隻用5天零4小時就打完了大慶會戰的第一口油井,創造了當時的最高紀錄。在打第二口井時,發生了井噴。為了製服井噴,王進喜顧不上腿傷,跳進齊腰深的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井噴製服了,可他的傷腿已血肉模糊,泥漿把他的手腳燒起了大泡。王進喜和1205隊工人們的英雄行為深深地感動了附近的鄉親們。房東趙大娘看到王進喜累不垮、壓不倒,沒白天沒黑夜地幹,就對住在她家的工人說:“大娘活了大半輩子,沒見過這麼拚命的人,你們王隊長可真是個鐵人啊!”從此,“王鐵人”的名號就叫開了。

王進喜一生中有很多口頭禪,在會戰最艱苦的那個特殊年代,“有也上、無也上”這句話幾乎天天掛在他的嘴邊,王進喜用它來激勵自己,也鼓舞全隊。

在條件最艱難的時刻,鐵人王進喜總是能夠義無反顧地成為最艱巨任務的完成者,那是因為在他的心裏根本就沒有“困難”兩個字。在這個世界上,唯一限製成功的東西就是“害怕”本身,在鑽井事業上是這樣,在最嚴酷的戰爭中也是如此。

拿破侖就是一個不輕易向困難低頭的人。

“我們有可能直接穿越這條路嗎?”拿破侖問他的工程師們,這些工程師曾經被派去探察可以穿越險峻的阿爾卑斯山的聖伯納山口的路。“可能。”工程師猶豫地回答道。“還存在一定的可能性。好的,那就前進吧。”身材不高的拿破侖堅定地命令道,絲毫沒有在意工程師們的弦外之音。很顯然,穿越山口是極其困難的。

當英國人和奧地利人得知拿破侖要跨越阿爾卑斯山時,無不露出輕蔑的笑臉。因為那個地方“從來沒有車輛經過,事實上根本就沒有車輛經過”,更何況拿破侖率領的軍隊有七萬人,拉著笨重的大炮、炮彈和裝備,還有大量的戰備物資。當對自己的猜測充滿信心的奧地利人看到拿破侖的軍隊走出阿爾卑斯山時,都不禁瞠目結舌。拿破侖沒有像其他人一樣被高山嚇倒,更沒有在阿爾卑斯山上撤軍,因此他獲得了令人驚歎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