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1 / 3)

六種邪見(斷。常。自然。苦行。逐僻。曲因不由)。見(各各出生。共成九十六種外道邪見)。

外道六師 富蘭那(說不生不滅計雙非一門)末迦利(說空自然撥無因果)刪闍夜(說過八萬劫道不用修)阿耆多翅舍(說修苦行拔髮等法)迦羅鳩陀(說兩亦法囗亂不定)尼犍子(說業定執人死復人)。

五刑 突吉羅(笞金)削 提舍尼(杖木)割 波逸提(徒水)劓 僧殘(流火)墨 波羅夷(死土)。

七情 喜。怒。憂。懼。愛。憎。欲。

八風 利(財喜)衰(憂病)毀(訕謗)譽(欽讚)稱(揚德)譏(刺誚)苦(迫惱)樂(放逸)。

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盛)苦。

五種邪命 一(為利養故詐現奇特)二(為利養故自說功德)三(為利養故占相吉凶)四(為利養故高聲現威令人畏懼)五(為利養故彰己有德感動人心)。

大三災 大水(世界漂沒至初禪天)大火(大地洞然至二禪天)大風(須彌飄擊至三禪天)。

小三災(刀兵。疾疫。飢饉。惟善同劫不同愛)。

十惡(殺生。偷盜。邪婬。妄語。惡口。兩舌。綺語。貪欲。嗔恚。邪見)(華嚴經雲。十惡業報。上等地獄因。中等餓鬼因。下等畜生因。誡之即十善道。下品生人天。中品二乘。上品菩薩佛乘)。

八難 地獄趣(貪欲)餓鬼趣(嗔恚)畜生趣(愚癡)北俱盧洲(頑嚚)生在佛前(慢嫉)生在佛後(懶怠)聾盲瘖瘂(謗法)世智辨聰(闡提)。

四依(依糞掃衣。依殘棄藥。依乞食。依樹下居)。

須陀洹 斯陀含 阿那含 阿羅漢

究竟

生。老。病。死。憂。悲。求不得。冤憎會 八苦。

色受想行識 五蘊。

三十七品助道。四無量心。

貪嗔癡 畢竟斷故。

(此四果修行依此究竟即證果也)。

辟支佛果十二因緣。菩薩果六波羅蜜。摩訶薩埵添方便願力智四波羅蜜。

釋迦文賦

唐太原王勃奉 詔撰

原夫佛者覺也。神而化之。修六年而得道。統三界以稱師。帝釋梵王。尚猶皈敬。老聃宣父。寧不參隨。昔如來下兜率天。生中印土。降神而大地搖動。應蹟而諸天擁護。九龍吐水滿身而花落紛紛。七寶祥雲舉足而蓮生步步。蓋以玉輦呈瑞。金輪啟圖。恩霑九有。行洽三無。寶殿之龍顏大悅。春圍之鳳德何虞。方知灌頂之靈心。興王後嗣。必為萬類之化主。作帝中樞。豈不知海量無邊。天情極廣。厭六宮珠翠之色。惡千妃絲竹之響。雪山深處。全拋有漏之身心。海月圓時。頓悟無為之法想。莫不魔軍振動。法界奔驚。覺閻浮之日出。覩憂鉢之華生。十方調禦。皆來圓光自在。六趣含靈。盡喜金色分明。暨乎萬法歸空。雙林告滅。演摩訶般若之教。示阿耨多羅之訣。普光殿裏。會十地之華嚴。耆闍山中。授三乘之記莂。是知靈覺無盡。神理莫聞。芥子內三千之國。藕絲藏百萬之軍。目容修廣於青蓮寒生定水。毫相分明於皓月照破迷雲。群機而不覩靈蹤。萬世而空留聖跡。嗟釋迦之末法將盡。仰慈氏之何日調伏。我今迴向菩提。一心歸命圓寂。

正法一千年。前五百年。解脫為正宗。禪定為兼脩。後五百年。禪定為正宗。多聞為兼脩。

像法一千年。前五百年。多聞為正宗。福德為兼脩。後五百年。福德為正宗。闘諍為兼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