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節 嫉妒是你與同事間的一堵牆(1 / 2)

嫉妒,一個令人生厭的字眼。

在工作中,誰都同它打過交道,誰都恨它,誰都怕它,但又常常苦於沒有辦法對付它。同事之間的嫉妒是時時都可能出現的。

嫉妒的曆史源遠流長。這種不健康的思想意識,在封建社會裏更是司空見慣。就連大名鼎鼎的屈原、賈誼、李白等人也奈何它不得。屈原是一位具有進步政治思想的傑出人物,但到頭來還是遭到權貴的打擊而被流放。“漢朝公卿忌賈生”,年輕有為的博士賈誼,為朝廷大臣所忌,被誹謗為“專欲擅權,傷亂諸事”,結果是一身才華,無法施展。大詩人李白在朝廷受嫉妒,被讒毀,被迫離開長安,最終也隻能發出“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的哀歎。

嫉妒也稱忌妒,是指對才能、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巴爾紮克說:“嫉妒潛伺在人心底,如毒蛇潛伏在穴中。”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在《論嫉妒》一書裏也指出:“當一個人自身缺乏某種美德的時候,他就一定要貶低別人的這種美德,以求實現兩者的平衡。”心理學家還認為,嫉妒是一種精神上的病態,不僅嚴重地影響嫉妒者的身心健康,正如巴爾紮克所言:“嫉妒者遭受的痛苦比任何人所受的痛苦更大,因為他自己的不幸和別人的幸福都能使他痛苦萬分”。而且還殃及他人,嚴重地影響同事間的團結,影響夫妻關係和家庭和睦,因嫉妒心過重導致犯罪的事例也屢見不鮮。有關人士分析認為,誣陷罪、故意傷害罪中相當部分是由嫉妒引起的。

對付嫉妒,首要的是要戰勝自己。在這裏。關鍵是要有一個好的心理素質。與其說是對付嫉妒,倒不如說是你在對付自己。這就是猶如打仗和對待疾病一樣,如果你還沒有上戰場,就先輸了膽,如果你還沒有染上什麼病菌,就在那裏無病**,那還不打敗仗、不招惹病魔?有這樣一個調查數據,足可以說明心理因素的重要。美國加州斯坦福大學的一組心理學家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高達70%的成年女性和81%的成年男性在其一生中曾有過“怯場”。這些人由於心理因素所致,在見到陌生人或者置身於未曾經曆過的場麵時,會感到緊張焦躁,或變得沉默寡言,有的甚至心跳加速,冷汗直冒——此時此刻,大腦會突然停止工作_’恩維變得一片混亂,既聽不見對方說的話,也不知道自己該說些什麼才好。我想,成功者的經驗至少將會從三個方麵引你走出迷霧。這就是:“其一,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隻要是做得對的,就應該堅持到底,而不應當聽風就是雨,患得患失,滯步不前。其二,要藐視對手。就是說,麵對嫉妒,在心理上不要產生懼怕感。“人言”雖然“可畏”,但“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更何況,有嫉妒心者大都是工作學習上的暫時落伍者,或是事業上暫無成就者。這些人由於長期精神負擔的壓抑,胸中鬱悶,精神空虛得很。說句不謙虛的話,對這些人不攻即可自破。其三,要少發牢騷。嫉妒別人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也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人們鄙視它,是砭以理解的。但是,如果你在此時此刻把主要時間和精力用在發牢騷的嫉妒上,我想,這除了無濟於事外,必定還會影響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影響同事間的相互團結和友誼。

讓人家去說吧,我走我的路。當嫉妒來臨時,可能會給你惹來麻煩,以至產生危害,但更大的悲劇卻在於你輕易地改變自己的正確觀點和中斷正在追求著的進步之路。下麵這則故事也許能告訴你什麼。

200多年前的一個秋天,英國牧區的一個縣醫學會正在開會。英國醫師琴納興衝衝地向大家報告,用牛痘接種可以使人免除天花。一聽完琴納的報告,會場上馬上像開了鍋。

一個醫生站起來說:“琴納先生認為人是從牛的身上傳染牛痘,那他就把人當作下賤的牲口了。”另一個醫生接著嚷起來:“什麼種牛痘。這簡直是褻瀆神明!

這種情況並不使琴納感到意外,他早已領教過了,可是事情比、他想像的還要糟。

“如果琴納堅持自己的觀點,那麼,他還有沒有資格從事外科行醫,就值得懷疑!”另一個醫生馬上附和:“對,如果他繼續在這方麵進行研究,就應該把他開除出縣醫學會。”

情況是險惡的,但沒有使琴納屈服,“讓人家說去吧,我走我的路!”事實證明:正是由於他的發現,才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打開了免疫學的大門,全世界都感謝他!

琴納的遭遇和成功,分明是在向你展示他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對狹隘、自私的無聲鞭撻。也許你會從中感受到一種偉大的力量,一個寬闊的胸懷,區區嫉妒又算得了什麼!也許你會從中感受到一種灑脫與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