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時刻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1 / 1)

做人領導者更應該時刻注意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謙虛處世,坦誠待人。如果一位領導者不能謹言慎行,難免就會橫生枝節。惹出事端,不利於自己職權的鞏固。

要兼顧大局,不拘小節,對一些小事該忍則忍,沒有必要出的風頭少出為妙。

說話做事前先考慮清楚,有些話該不該說,有些事該不該做。

身為領導者除了要虛懷若穀之外,對自己的言行舉止也必須十分慎重。古語講“論言如汗”,所謂的論言指領導者所說的話,汗指說出的話絕無挽回的餘地,就像身體流出的汗一樣,一旦流出來了,就不可能再回到體內。正因如此,領導者實在不得不謹言慎行。

從前,當周公的兒子伯禽受封為魯國國王時,周公曾告誡他:“我身為宰相,碰到有人來訪時,即使是正在進餐也得趕緊中斷,盡量不要對客人太失禮。盡管如此,仍然擔心有不周到的地方,或是疏忽了優秀的人才。現在你到魯國去,雖然身為一國之君,也絕不能有任何驕傲失禮的地方。”這種謙虛的態度對於一個領導者來說十分重要。

的確,身為領導者不能有戲言,因為他的每一句話都會對部下產生巨大的影響,甚至會影響一件事情的結局。態度謙虛,言行謹慎,不但是身為領導者修養的重要方麵,也是個人修養的一方麵。

有成效的領導者善於控製自己的情感,掌握自己的心境,約束自己的言行。他們無論受到什麼刺激,都能保持沉著、冷靜,而不產生衝動行為。必要時能節製自己的需要,忍受身心的苦痛和不幸,克製自己各種消極情緒,表現出高度的耐受性、紀律性、組織性。在待人接物上表現為忍讓克己。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一個誌在有成就的人,他必須如歌德所說,知道控製自己。”

但是,有些不成熟的領導者或易衝動的人,往往不能控製自己的情感和行為,遇到某種刺激,易於興奮,易於激動;處理問題冒失、輕率,好意氣用事,不顧後果。有的人貪得無厭,官位越高越好,權力越大越好,金錢越多越好,事情越少越好。這種人由於不能控製自己的私欲,而逐漸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論語》中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也就是說,隻要自己的行為端正,就算不下任何命令,部下也會遵從,如果自己的行為不端正,那麼無論製定什麼政策規章。部下也不會遵從的。

這個原則不管什麼時候,都是領導者必須牢記在心的。因為領導者的一舉一動都受到部下的注意,在這種情形之下,如果能以適宜的態度或行動出現在部下麵前,就會立刻影響到部下的士氣,如此一來,組織就會更加牢固。

如果想做一個平庸的領導者,也許這種自我節製並不十分重要。但是若想成為一個傑出的領導者,就必須要藉著堅強的意誌力,來貫徹自我節製的決心。這個原則不僅是在公的方麵,即使在個人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