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因人而異的說話原則(1 / 3)

與聰明人說話,憑的是見聞廣博,與見聞廣博的說話,憑的是辯析能力;與地位高的人說話,態度要軒昂;與有錢人講話,言辭要豪爽;與窮人講話,要動之以利;與地位低下的人講話,要謙虛有禮;與勇敢的人說話,不能稍顯怯懦;與愚笨的人講話,可以鋒芒畢露。

與人交談就應該知道什麼話應該說,可以說,什麼話不該說,不能說,比如,急於求成催促對方的話不能說,既使到了萬不得已,也應該采取暗示或其他方式來說,猜疑對方身份、權力的話不要說;責備對方的話不能說;讓人情緒低落的話不能說;唯利是圖,關係金錢的話不要說等等。

“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見什麼人說什麼話”,可見讓對方覺得你是他的朋友,你能理解他,懂得他的想法,自然而然你們的關係就越來越近。

練就一隻能言善道的嘴,可以讓你少費力氣,少走彎路,辦事順暢。我們在言談方麵要注意以下幾點:

(1)知己知彼。

俗話說:“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見什麼人說什麼話。”孫武有句名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都可以作為我們求人說話的指導原則。說話不看對象,不僅達不到目的,往往還會傷害對方的麵子。反之,了解了對方的情況,即使發表一些大膽的言論,也不會對對方造成傷害,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世說新語》有這麼一則故事:有個叫許允的人在吏部做官,提拔了很多同鄉人。魏明帝察覺之後,便派虎賁衛士去抓他。

他的妻子趕出來告誡他說:“明主可以理奪,難以情求。”讓他向皇帝申明道理,而不要寄希望於哀情求饒。

於是,當魏明帝審訊許允的時候,許允直率地回答說:“陛下規定的用人原則是‘舉爾所知’,我的同鄉我最了解,請陛下考察他們是否合格,如果不稱職,臣願處罰。”

魏明帝派人考察許允提拔的同鄉,他們倒都很稱職,於是將許允釋放了,還賞了一套新衣服。

許允提拔同鄉,是根據封建王朝製定的個人薦舉製的任官製度。不管此舉妥不妥當,它都合乎皇帝認可的“理”。許允的妻子深知跟皇帝打交道,難於求情,卻可以“理”相爭,於是叮囑許允以“舉爾所知”和用人稱職之“理”,來抵消提拔同鄉、結黨營私之嫌。這可以說是善於根據說話對象的身份來選擇說話的絕好例子。

與人說話,除了要考慮對方身份以外,還要注意觀察對方的性格。一般說來,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往往通過自身的言談舉止、表情等流露出來,如:那些快言快語、舉止簡捷、眼神鋒利、情緒易衝動的人,往往是性格急躁的人;那些直率熱情,活潑好動、反應迅速、喜歡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開朗的人;那些表情細膩,眼神穩定,說話慢條斯理,舉止注意分寸的人,往往是性格穩重的人;那些安靜、抑鬱、不苟言笑,喜歡獨處,不善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孤僻的人;那些口出大言,自吹自擂,好為人師的人,往往是驕傲自負的人;那些懂禮貌、講信義,實事求是、心平氣和,尊重別人的人,往往是謙虛謹慎的人。對於這些不同性格的對話對象,一定要具體分析,區別對待。

在《三國演義》第六十五回中,馬超率兵攻打葭萌關的時候,諸葛亮對劉備說:“隻有張飛、趙雲二位將軍,方可對敵馬超。”

劉備說:“子龍領兵在外回不來,翼德現在這裏,可以急速派遣他去迎戰。”

諸葛亮說:“主公先別說,讓我來激激他。”

這時,張飛聽說馬超前來攻關,大叫而入主動請求出戰。

諸葛亮佯裝沒聽見,對劉備說:“馬超智勇雙全,無人可敵,除非往荊州喚雲長來,方能對敵。”

張飛說:“軍師為什麼小瞧我!我曾單獨抗拒曹操百萬大軍,難道還怕馬超這個匹夫!”

諸葛亮說:“你在當陽拒水斷橋,是因為曹操不知道虛實,若知虛實,你怎能安然無事?馬超英勇無比,天下的人都知道,他渭橋六戰,把曹操殺得割須棄袍,差一點喪了命,絕非等閑之輩,就是雲長來也未必戰勝他。”

張飛說:“我今天就去,如戰勝不了馬超,甘當軍令!”

諸葛亮看“激將”法起了,便順水推舟地說:“既然你肯立軍令狀,便可以為先鋒!”

結果張飛與馬超在葭萌關下酣戰了一晝夜,鬥了二百二十多個回合,雖然未分勝負,卻打掉了馬超的銳氣,後被諸葛亮施計說服而歸順劉備。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針對張飛脾氣暴躁的性格,常常采用“激將法”來說服他。每當遇到重要戰事,先說他擔當不了此任,或說怕他貪杯酒後誤事,激他立下軍令狀,增強他責任感和緊迫感,激發他的鬥誌和勇氣,掃除輕敵思想。

諸葛亮對關羽,則采取“推崇法”,如馬超歸順劉備之後,關羽提出要與馬超比武。為了避免二虎相鬥,必有一傷,諸葛亮給關羽寫了一封信:我聽說關將軍想與馬超比武別高下。依我看來,馬超雖然英勇過人,但隻能與翼德並驅爭先,怎麼能與你“美髯公”相提並論呢?再說將軍擔當鎮守荊州的征途,如果你離開了造成損失,罪過有多大啊!

關羽看了信以後,笑著說“還是孔明知道我的心啊!”他將書信給賓客們傳看,打消了人川比武的念頭。

雖然被求者的情況有種種不同,如對方的興趣、愛好、長處、弱點、情緒、思想觀點等,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內容,但身份與性格無論如何是很重要的“情況”,不得不優先注意。

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鬼穀子曾經精辟地總結出與各種各樣的人交談的辦法:“與智者言依於博,與博者議論依於辯,與辯者言依於要,與貴者言依於勢,與富者言依於豪,與貧者言依於利,與卑者言依於謙,與勇者言依於敢,與愚者言依於銳。”“說人主者,必與之言奇,說人臣者,必與之言私。”

上麵兩段話意思是說,和聰明的人說話,須憑見聞廣博:與見聞廣博的人說話,須憑辨析能力;與地位高的人說話,態度要軒昂:與有錢的人說話,言辭要豪爽;與窮人說話,要動之以利;與地位低下的人說話,要謙遜有禮;與勇敢的人說話,不能稍顯怯懦;與愚笨的人說話,可以鋒芒畢露。與上司說話,須用奇特的事打動他:與下屬說話,須用切身利益說服他。

(2)了解對方的差異。

在與人交談之前,一般要對對方的情況作客觀的了解。隻有知己知彼才能針對不同的對手,采取不同的會談技巧。

在一般情況下“因人而異”來交談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麵:

1)性別的差異。對年輕人,應采用煽動的語言;對中年人,應講明利害,供他們斟酌;對老年人,應以商量的口吻,盡量表示尊重的態度。

2)地域的差異。對於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所采用的勸說方式也應有所差別。比如,對於我國北方人,可采用粗獷的態度;對於南方人,則應細膩一些。

3)職業的差異。不論遇到從事何種職業的人,都要運用與對方所掌握的專業知識關聯較緊的語言與之交談,對方對你的信任感就會大大增強。

4)性格的差異。若對方性格豪爽,便可以單刀直人;若對方性格遲緩,則要“慢工出細活”;若對方生性多疑,切忌處處表白。應該不動生色,使其疑惑自消等等。

5)文化程度的差異。一般來說,對文化程度低的人所采用的方法應簡單明確,多使用一些具體的數字和例子;對於文化程度高的人,則可以采取抽象的說理方法。

6)興趣愛好的差異。凡是有興趣愛好的人,當你談起有關他的愛好這方麵的事情來,對方都會興致盎然。同時,對你無形中也會產生好感。因此,如果你能從此人手,就會為下一步的遊說打下良好的基礎。

(3)見什麼人說什麼話。

1)極敏感類。

從外在方麵看,這種人行動積極,大膽迅速,辦事幹淨利索,善於與人相處,個性直率,信心十足,特別有某種組織者的才能。但其內心卻非常敏感,帶有神經質,容易激動,情緒起伏大,往往自尋煩惱。對於這種人,切記不要過分考究他們所用的字眼兒,因為他們常常不是想好了再說,而是想到哪裏便說到哪裏。

2)率先實行類。

這種人行事大膽,但內心卻很慎重,為人爽朗明快,內心卻憂慮重重。這種人非常重視人際關係,愛出風頭,欲望很強烈,行動積極,有實幹能力,也很有主見。對於這種人,切記他們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他們確實願意為他人著想,但前提必須是與他們自身有關係。

3)速戰速決類。

這種人屬於“自來熟”,在新環境和陌生人當中很快就能適應,處事果斷迅速,但未免有些粗率,對周圍環境的注意力不夠,性情無憂無慮,喜歡熱鬧、變化和刺激,討厭單調平凡的生活,自信心較強,常常愛發號施令。

如果這種人得罪了你,你一定要知道他們的言行常常是無意的。

4)莽撞冒進類。

這種人是個熱心的樂天派,極少顧慮,但性子急躁,凡事往往於起來再說,很少想到後果如何。不過,出現錯誤或挫折時,他們卻很少後悔或垂頭喪氣,很快就能從頭幹起。當這種人對某事表現出極大的熱情時,你一定要知道他們常常是出於好奇心,隻有5分鍾熱度,半途而廢是經常發生的事情。

5)外向過敏類。

這種人興趣廣泛,交際麵廣,自信心很強,善於決斷,處理事情速度快,是個標準的實幹家。隻可惜過於敏感,情緒起伏不定,對於些許小事很在意,感情脆弱,很容易受到傷害。

與這種人相處時,一定要知道他們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也很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

6)待人慎重類。

這種人行動積極,舉止明快,個性率直,對人親切、周到,可惜的是缺少主見,常常附和別人的意見,沒有原則性,還容易過分在意或輕信別人的傳言。與這種人相處時,一定要知道他們有“牆頭草”的作風,如果你堅持自己的觀點,他即使心中不同意,表麵上也會表示讚成。

7)明朗活潑類。

這種人熱情活潑,善於應酬,不拘小節,很少會與人合不來。行事迅速爽快,但是有些急躁,稍欠考慮,生活態度比較現實,有判斷能力,不在乎別人的目光,愛自我表現。

8)直截了當類。

這種人愛追求冒險和刺激,說幹就幹,似乎漫不經心,很少進行深入思考。為人很率直,極少掩飾自己。對於拖泥帶水的行為或個性很討厭,總是公開表露出來。與這種人相處時,很可能會引起你的反感,但你一定要知道,他們的一意孤行主要是由於一貫的輕率作風造成的,本人還是不壞的。

9)纖細過敏類。

這種人做任何事情都很專心,慎之又慎,惟恐失敗。行事常常猶豫不決,徘徊不前,對事物的看法趨於消極。情緒變化較大,總是做無謂的擔心,最願意“躲進小樓成一統”,與外界接觸得越少越好。與這種人相處時,要切記他們心思細,在一般人不大注意的言行方麵,常常帶有強烈的暗示意義。

10)熟慮果斷類。

這種人是思考先於行動的慎重派,凡事不經過深思熟慮,不製定過分細致的計劃,絕不肯采取行動。他們行事一絲不苟,也有責任心。獨立性較強,很有個性,討厭模仿,舉止獨特。所交朋友不多,但對於交往已久的朋友情深意篤。這種人一旦決定了什麼事情,一定會幹到底的。雖然聽不到他們說大話,但他們的信心卻是十足。

11)沉著冷靜類。

這種人很善於控製自己的感情,表麵上常會給人一本正經、冷淡的印象,但內心深處卻往往藏著熾熱的感情。他們堅持原則,工作責任心強,行事穩健踏實,交友甚嚴,因而沒有多少朋友,但特別重視維持友誼。這種人很願意與別人相處,但是由於其態度冷靜,外表顯得高傲,所以一般人會誤認為他們很難交往。

12)一貫頑固類。

這種人喜歡我行我素,當他們在幹一件事情的時候,情緒很少受到影響,不管別人怎樣認識,也不會改變他們的意誌。在對待他們認為不能接受的事情時,其缺乏通融性的一麵就會顯得格外刺眼,無論怎樣勸說,都會遭到毫不客氣的拒絕,因而很容易陷於孤立。

13)消極悲觀類。

這種人本性善良正直,工作態度認真,但就是對自身的能力缺乏信心,從而思想觀念趨於消極、悲觀,對人生感到失望,不願意在眾人麵前露麵,自閉傾向嚴重。精神上也常常處於焦慮狀態之中,情緒波動比較大,常常給人一種畏縮膽怯的印象。

14)細心孤獨類。

這種人過於重視自己內心的安靜,喜歡享受孤獨的樂趣,因而常常拒人於千裏之外,好像對別人和周圍的環境漠不關心。其實,他們的內心還是充滿了熱情,隻是因為時常把問題想得太嚴重,結果才陷入煩惱之中。這種人在生活中很好辨認,他們大多喜歡大自然和動植物,也對電視機、錄像機、錄音機、遊戲機等很感興趣,並容易著迷。

15)優柔寡斷類。

這種人對他人和外界環境警惕性太強,再加上生**思慮,因而做任何事情都要進行深入細致的思考,結果往往是猶豫不決,遲遲下不了決心。從表麵上看,這種人羞怯、沉默,給人以溫和的感覺,與人相處時很客氣,說話簡短,態度有些冷淡。不過,這一切都不是表示敵意,而是他們自我保護的方式。

16)內向主觀類。

這種人少言寡語,對他人總是保持著寬容溫和的態度。但為人很有主見,不管什麼事情輕易就下結論。不過,他們並不以此去要求別人,隻是自己默默地去施行。這種人不管心中有多少煩惱,也絕少表現在臉上。

(4)說話投機,事半功倍。

求人辦事,說話技巧有著不酉估量的作用,它可使你更順利或以更小些的代價來達到目的。人都有覓求同類或知音的傾向,要想使對方將你納入知音之列,必須投其所好,而千萬不能惹人反感,叫人生厭。

對性格外向、喜歡交際的人,在辦公室與他們談話,一般不會有什麼副作用,而性格內向、膽小怕事、敏感多心的人則容易產生副作用。此時,就應當換個環境,在室外、院子裏隨便談心,才容易達到說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