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偶然相遇(1 / 1)

對做生意林黛玉漸漸熟悉了,擺了幾天地攤,怎麼開價,怎麼討價還價,黛玉的心中有數了,就是碰上熟人,臉也不紅了,價格上,不等對方還價,就主動降個毛把錢。生意也漸漸地有了起色。

一塊擺地攤的十幾個人,也熟識了。但是隻記得每個人的外號,不知道具體姓名。譬如說:文學家,男,四十歲左右,原先坐辦公室的,下崗後在家蹲了一年,每天就是寫作,雖然從沒有發表過什麼作品,,還是堅持寫,為此,不知被女人罵了多少回,但是屢教不改,依然我行我素。

文學家總以為,有一天能一鳴驚人,女人罵就罵吧,有時候,女人在一旁嘮嘮叨叨,他就幹脆用棉花把塞起來,你罵你的,我寫我的。但是沒有收益呀,吃飯也成了問題,在女人的指引下,隻好下海擺地攤,閑著的時候還會寫兩筆。

他的外號是大家夥給他起的,其他人的外號,恐怕都是他起的。林黛玉來了,就是他起的瀟湘妃子,黛玉的大嫂叫王西鳳,文學家就給他起了個掌家少奶奶。

一個男的有點長著絡腮胡子被稱之為胡傳奎,一個年輕女人會唱兩句紅燈記的,被叫做小鐵梅,一個有點瘸腿的男人,被稱之為小神仙;

另外還有什麼,喇叭褲,冬瓜嫂,葡萄妹,少兒不宜,未成年等等,無不形象逼真,甚至入木三分。

每天晚上收攤,大家都要聚在一起商量,明天晚上到什麼地方擺攤。

這天,黛玉說:“明天晚上,我看不如到縣中門旁去擺地攤。做做學生的生意。”

未成年最先表示支持:“我讚成。”

少兒不宜說:“你當然讚成,到哪兒,你可以偽裝成學生黨,我要是去了,就得買塊膏藥把嘴巴貼起來。”

大家都笑了,因為她的嘴損,********不離嘴,張口就是黃段子,所以被文學家起了個少兒不宜的外號。

不過,最後,大家都同意去縣中大門旁試試,買好了經常去,買不好就電線杆子打大鑼——一回頭。不去第二次了。

第二天晚上,天陰了,看樣子要下雨的樣子,大家聚集在黛玉家的門口,議論到底今晚擺不擺攤。就是怕下雨。

黛玉說,:“還是去吧,能賣多長時間,就賣多長時間,要是下大了,就到我家來躲躲雨,縣中就在我家旁邊,挺方便的,大嫂家也在這,將就擠一擠吧。”

說著話兒,大夥就出發了。

黛玉剛剛擺好了地攤,張生和晴玉就手挽手走了過來。

晴玉說:“今晚怎麼一下子,來了這麼多擺地攤的。”

張生說:“過去看看,順便買雙襪子什麼的。”

晴玉說:“你穿地攤上的襪子?”

“別人能穿,我也能穿。”張生說著就走了過去。

未成年連忙吆喝起來:“我也是在校生,家裏太窮了,都幾天沒飯吃了。可憐可憐我吧。”

晴玉說:“看樣子真是學生,想買就買她的吧。”

“別聽她瞎說,有錢做生意,會沒錢吃飯?做生意人十句七句空。你看這個女的手套比較多,我們去看看吧。”張生說的就是黛玉的地攤。

張生和晴玉一起蹲到了黛玉的地攤前,張生拿起手套看了看,:“咦,山城棉紡廠不是停產了嗎?你怎麼會有這個廠的產品?”張生的意思是:你這是不是假冒產品?

“我的老公就在這個廠裏上班,如今也下崗了,廠裏沒錢發工資,用產品抵工資的。”黛玉解釋說。

“噢,原來是這樣。”張生說著又轉臉跟晴玉說:“今天早上,好像聽爸爸說,公司準備采購一批手套,分發給工人的。”

晴玉問:“你想買?”

張生問黛玉:“你家有多少貨?”

黛玉隨口吹了一句:“要多少有多少。”

文學家聽到了,插了一句嘴:“瀟湘妃子,要做成一筆大生意了。”

“瀟湘妃子?誰是瀟湘妃子?”張生扭過頭去問文學家。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你眼前的這位就是。”文學家說

“你是瀟湘妃子?那你叫什麼名字?”張生忙問。

“林黛玉是也。”文學家到興奮起來。

張生暗暗吃驚,原來你就是林黛玉啊,為了能與黛玉聯係,張生說:“明天,你送五百副手套到山城科技有限公司去。”

黛玉說:“可以,那錢誰付?”

“錢,我現在就給你。多少錢?”張生說著就掏錢。

“五八四百塊。”黛玉報了價。

“現在就給錢,明天不送去,你到哪去找她?”晴玉拉過張生,小聲說。

“不就是,四百塊錢嘛?不值得騙我吧?”張生說,“不要隨便懷疑別人。”

“我不過是提醒一句,你願給就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