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會統籌,孩子才會抓重點

每天媽媽都有很多事情要做,哪個先哪個後,有很大的學問。煮雞蛋的時候可以熱著麵包,洗衣服的時候可以燒水,這些我們看起來很普通的安排,都包含著一個統籌的理念,讓我們的時間被更充分地利用,做事情更加有效率。

但是,這種統籌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都是我們慢慢積累起來的。媽媽往往是最能統籌的人,因為需要她管和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不統籌好,怎麼能做完?所以,媽媽也是最能教會孩子做統籌、注重點的人選。

一天開始了,媽媽和孩子交流一下今天有什麼事情,然後和孩子一起商量怎麼做。

“今天我們要去醫院看姥姥,還要去超市買東西,家裏的衣服也需要洗了,周末有朋友要來,客廳也需要收拾。狗狗要洗澡了,你的作業也要完成。你說怎麼做呢?”

“我可以自己完成作業,還能幫狗狗狗洗澡,和媽媽一起看姥姥。”孩子把自己能做的事情都說了出來。

“嗯,那你做作業的時候媽媽就可以洗衣服,然後收拾客廳,下午看姥姥去,回來的路上去超市。”

“對,媽媽洗衣服的時候我做作業,完成了作業再給狗狗洗澡。”

這樣,一天很多的事情就被安排得很好了,而且重要的事情,孩子做作業和看望姥姥,一點也沒有耽誤。所以說,有個善於統籌的媽媽,孩子也能學會安排時間。

安排時間是第一步,抓住重點才是安排時間過程中最需要學習的地方。鑽頭為什麼能在極短的時間內鑽透厚厚的牆壁或者堅硬的岩層呢?這個問題同學們在物理課本上都已學過了,其原理是:同樣的力量集中於一點,單位壓強就大;而集中在一個平麵上,單位壓強就會減小無數倍。像鑽頭這樣攻其一點的謀略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抓重點對孩子的學習非常重要。有些孩子學習的時候總是貪多,想一下子把所有的內容都學會。這種追求麵麵俱到卻抓不住重點的學習方法,最終會影響成績的提高。在學習的過程中,告訴孩子像鑽頭那樣集中時間、精力於一點,認準目標,將學習貫徹到底,學習成績就會不斷提高。

學習要抓住關鍵,先做最重要的事,以此來提高學習效率。就拿上課聽講來說,媽媽可以這樣引導:

首先,告訴孩子要根據課前預習的情況,重點聽在預習的時候沒有弄懂的部分,仔細聽老師的講解,爭取把疑難點解決。

其次,要抓住老師講課內容的重點,要善於從老師所講述的內容中去捕捉有用的“關鍵”信息,如定義的闡釋,公式、定理的推導,以及解題的方法等,還要注意老師是如何導入新課、做小結等。

另外,在抓課堂重點時,一定要好好抓住開頭和結尾。有的同學在聽課時,常常忽視老師講課的開頭和結尾,錯誤地認為,開頭語不是“正文”,可聽可不聽;結束語則是“正文”的“重複”,既然前麵已經聽過了,就可以不用再聽了。因此他們在上課開始和結束時常常心不在焉,這是大錯特錯的。實際上,老師講課的開頭,雖然往往隻有幾句話,卻是整節課的提綱。隻有抓住這個提綱去聽課,下麵的內容才能清楚,才能知道應該做什麼,該按照怎樣的步驟去做。結尾的話雖然不多,卻常常是一節課精要的提煉和複習的重點,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當孩子學會了學習上抓重點,生活中很多事情他自然能夠舉一反三。媽媽從學習方法上重點突破,就能幫著孩子找到生活的秩序和規律了。

好媽媽成長課:

孩子的時間觀念都是從媽媽身上學來的,重要的事情重點做,首先應該從媽媽的身上有所體現。很多媽媽都很會安排自己的時間,卻沒有讓孩子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安排,也就是很少強調“重要的事情”這個概念。往後,好媽媽要多暗示孩子,重要的事情放在最先做,這樣孩子就能有意識地去安排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