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講工作的辛苦,財富需要雙手創造
孩子學會安排壓歲錢後就,會體會到實現願望的樂趣,在以後的生活中,他會繼續追求自己的小夢想,並學著用錢去一步一步實現。但是壓歲錢畢竟是禮物,常常得到就會失去意義,而且紅包是孩子生活中的意外之財,如果孩子的目光總盯著長輩的錢包,那也是不行的。當孩子發出經濟求助信號時,父母可以為孩子提供一些安全的“崗位”,比如孩子做點“分外”的事情,就可以得到相應的報酬,讓孩子學會用雙手創造財富。
有的家長可能覺得,家人之間算賬很傷感情,而且會讓孩子唯利是圖,眼裏隻有錢。確實存在這樣的情況,但並不是不能避免的,這就需要父母的正確影響,將重點放在勞動的價值和正確的讚揚上。
和大多數美國總統一樣,尼克鬆的童年也可以看做是美國曆史的縮影——沒有多少祖先留下的資本,靠自己的努力才成功。尼克鬆的家境並不富裕,但是父母非常勤勞,這也影響了尼克鬆。他很早就幫忙操持家務,做力所能及的事,父母經常拿《聖經》中的“你必須汗流滿麵,才得糊口”這句話教育他。尼克鬆回憶說,童年的他每天早晨4點鍾就起床,5點趕到洛杉磯第七街菜市場。他自己挑選水果和蔬菜,把價錢壓到最低,選購好的貨物用馬車送回家,等這些貨物洗淨、分級,放到店鋪,接著8點鍾去上學。盡管很辛苦,但每次勞動後,尼克鬆都感到輕鬆和快樂。童年的經曆使他一生都保持勤勞,尼克鬆謹記父母教給他的那句話,靠自己的付出實現人生的目標。
尼克鬆的父母告訴他:財富要靠雙手創造。這種方式不僅沒有讓尼克鬆變成見錢眼開的勢利小人,還讓他成了懂得勞動、珍惜名譽的堂堂男子漢。
西方信仰基督教,以《聖經》為家庭的教育書籍。在我國古代,也有用勞動教育孩子的故事。大思想家孟軻童年的時候貪玩逃學,其母知道後,當著他的麵用剪刀剪斷正在織的布匹,告訴兒子:“你不好好讀書,就像這剪斷的布,就算以前織得不錯,現在也沒有什麼用處!”從此,孟軻勤奮學習,從不偷懶,後來成了著名的大思想家。
現代的父母,可以給孩子講一講自己工作的辛苦,讓孩子感受到掙錢不容易,也能讓孩子加深對父母的了解,知道父母每天都在忙些什麼。
古人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就算是知識,也需要動手練習才能記牢。知識和思想,都是人生的財富,隻要是對人生有意義的東西,都可以視為財富的一種,將財富的外延無限展開,孩子就能看開得失,不再單純追求物質利益上的滿足。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道”就是依靠智慧和勤勞創造。我國著名的科學家袁隆平,被國內外組織授予多項獎章並得到豐厚的獎金,他的財富,也是通過紮實學習和不斷實驗得來的。
家長要讓孩子明白,財富得來的唯一途徑是勞動。靠雙手勞動的人,不僅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生活,還能給別人帶來快樂,更能從勞動中明白事理,獲得更多的成就。
好媽媽成長課:
孩子渴望和媽媽分享自己的生活經曆,也渴望媽媽把經曆分享給他。媽媽一天做了很多事情,到了晚上的時候,可以說一說今天的收獲,讓孩子感受到勞動是生活的必需品,任何人都不能例外。媽媽千萬不要幫孩子做好了一切又什麼都不說,那是在剝奪孩子了解自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