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當下,拒絕“完美主義”
“如果我的身材能恢複到懷孕以前就好了”、“要是我的老公也在醫院上班,我現在就不用到處谘詢醫生了”、“孩子都已經這麼大了,怎麼還是不知道做一個有競爭意識的人呢”、“別人的婆婆都幫著帶孩子,我家的婆婆隻要不在眼前晃,我倒貼錢都行啊”……在一個媽媽論壇中,大家開始互倒苦水,突然發現,原來大家都是這麼不快樂。
為什麼我們今天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了,卻不比當年的父母快樂呢?也許,因為我們越是擁有,就越是看著自己沒有的那一部分,希望事事如意稱心,希望有一天自己能接近完美。
追求完美是人的本性,也是我們不斷改善社會文明的動力。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如果不肯接納當下的生活,處處要求完美,就會變成一個可怕的貪婪者,毀掉生活中原本可以存在的幸福。
中國有一句俗話:“子不嫌母醜。”反過來也一樣,哪怕全天下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覺得你的孩子不完美,做母親的也要愛自己的孩子、包容自己的孩子。隻要母親這樣做,那天下就沒有不成才的孩子。
在一間產房裏,一個產婦生下了一個嬰兒,等產婦清醒過來時,她向醫生要求抱抱孩子。醫生沉痛地看著她:“夫人,我們希望你能挺住,雖然這難以令人接受。”
“他死了?”產婦吃驚地問。
“不,但是孩子有缺陷,他的發育不完全,他沒有下肢!”
產婦愣了一下,然後堅決地說:“把他抱過來!”醫生小心翼翼地把孩子抱給了她,幾乎不忍看她的表情。
“天啊!他多漂亮啊!我一定要把他教育成最優秀的孩子!”產婦驚喜地叫了起來。
時間一年年過去了,那個孩子坐在輪椅上演講,上了重點大學、出書……他果然成了一個優秀的青年,他的名字叫乙武洋匡,是一位身殘誌堅的殘疾人。
有的人能夠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孩子,卻無法接納自己。日常的家庭生活,她已經盡心盡力了,但總覺得還是不滿意、還是不如人家的好。很多母親到中年就開始“強迫症”、“疑心病”這些症狀,其實,就是因為她們太追求完美,以至於不能容忍任何一點自己無法控製的事情。
在女兒的生日宴會上,媽媽端來了自己親手做了一整個上午的蛋糕。這位媽媽手藝非常精湛,幾乎能和高級麵點師過招了,因此她也格外看重這一次的生日聚會,想要好好露一手。結果,就在蛋糕端上桌之前,被淘氣的孩子不小心撞了一下,一朵花掉了。媽媽非常生氣,決心重新做一個,孩子們隻好接著玩。等到第二個完美蛋糕出爐之後,媽媽和孩子們都餓壞了,就在她插蠟燭的時候,一個孩子忍不住用手指刮了一點奶油放進嘴裏,留下了淺淺的痕跡。
這個媽媽幾乎快瘋掉了,她像審問犯人一樣審問孩子,“是誰幹的?”沒有人敢回答,生日聚會也暫停了,女兒在哭泣中衝向了自己的房間……
其實,像這樣的媽媽並不是生活中的少數,很多人為了追求形式上的100分,會花大量的精力研究廚藝、園藝、家庭食療等,但是她們忽略了家人需要的情感補給,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家人漸漸疏離、陌生。
完美主義聽起來很不錯,但我們細細品味,它卻是兩種本質:自私和自卑。如果媽媽能夠想到家人的感受,就不會抱怨家人不夠理想,完美主義的人,總是過於看重自己的感受;如果媽媽自信,就不會因為一次醬油過量而難過,因為家人之間的感情,不是一兩次小小的事故就可以抹去的;如果媽媽真的為孩子驕傲,就不會要求孩子考滿分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如果媽媽真的對自己的婚姻充滿信心,就不會因為丈夫的一句無心之語而憂心忡忡。
追求完美的媽媽,你是屬於哪一種情況?
不要苛求完美,當下才是我們的人生。
好媽媽成長課: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看起來很美好的故事,一定也有一段你不知道的辛酸。“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聰明的女人,總是能把自己已有的生活經營得美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