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審時度勢篇(1)(1 / 3)

也先夜設疑兵陣

燕鐵木兒擊敗孛羅帖木兒不久,又得到朝中急報,原來是也先帖木兒和禿滿迭兒率軍攻陷了通州,京師告急。燕鐵木兒趕忙率軍奔赴京東,截擊叛軍。

軍至潞河,見北軍已在河北列陣以待,燕鐵木兒不敢輕舉妄動、挺兵進擊,思謀夜間再尋機渡河襲敵,遂下令大軍紮營與北軍隔河相望。到了夜間,隻見河對岸敵營中火光閃爍,火光中透出無數晃動的人影。燕鐵木兒與諸將觀察多時,認為是敵人已有察覺,正在調動人馬,加強防禦,因此,就放棄了夜襲計劃。到了黎明,燕鐵木兒遙望敵營,營中卻寂靜無聲,隻有人影模糊,沿河排立。燕鐵木兒遂即下令全軍強渡潞河,向敵人發動總攻。當各軍安然北渡,衝上彼岸,持刀砍殺時,才愕然發現,在晨霧中挺立河邊的不是什麼北軍兵士,而是黍秸紮成,上披氈衣的草人,這時地上的積草,尚是餘焰未熄。原來,也先帖木兒、禿滿迭兒見燕鐵木兒率大軍趕到,即作退兵打算,但又怕燕鐵木兒大軍渡河追擊,於是用黍秸紮了無數草人立於河岸,又點燃篝火,以作疑兵。燕鐵木兒不明敵人虛實,果然上當,喪失了追擊逃敵的有利時機。

“誘敵生疑”是戰爭中敵我雙方常用的計謀。也先帖木兒和禿滿迭兒在率軍撤退時,為了免遭敵軍乘勢掩殺,借夜色用草人、篝火巧設疑陣,使燕鐵木兒上當,失去了追殺敵人的有利時機。

張欽鐵麵閉關

明武宗在寵臣江彬的誘惑下,迷戀聲色犬馬,日夜沉浸在紙醉金迷之中。1517年八月的一天,明武宗帶著江彬及隨從一行,著裝微服,乘著月色,稍稍出了德勝門,直奔昌平。武宗此行的目的,是想到江彬的家鄉宣府一帶巡幸遊玩。當朝中大臣得知消息後,武宗一行已然出城北行,大學士梁儲等人急忙追至沙河勸阻,武宗不聽,繼續前行。這時巡關禦史張欽在居庸關得報武宗一行距此不遠,即派人前往呈奏,借韃靼部寇邊的警耗,諫阻武宗此行。武宗這時一心想出關遊玩,對張欽的奏疏亦置之不理,隻顧趕路,距關不過數裏路時,武宗派手下隨行人等趕到關下,傳報車駕出關。張欽見勸阻無效,即傳令指揮孫璽,把關門緊閉,將大門鑰匙入藏,嚴令兵士不準妄自啟開。正準備著,車駕已到,飭孫璽開關。孫璽在關上答道:“臣奉張禦史命,緊守關門,不敢私啟。”使者返報武宗。張欽見使者離去,即負了敕印,仗劍坐在關門下,號令關中兵士道:“有害開關者斬!”這樣一直相持到黃昏。張欽再草擬奏疏,疏中道:“臣聞天子將有親征之事,必先期下詔廷臣集議。其行也,要有六軍翼衛,百官扈從。而今寂然不聞,輒言車駕即日過關,此必有假借陛下之名,出邊勾結賊寇的人,臣請捕拿其人,明正典刑。陛下如果必欲出關,一定要用兩宮六寶,臣乃敢開關,否則,萬死不奉詔。”奏疏還沒有發出去,武宗又遣使者前來催促開關。張欽大怒,拔出寶劍,厲叱道:“你是什麼人,敢來欺騙我?我的寶劍可不饒你。”武宗使者見狀大懼,慌忙還報武宗。武宗亦怒,正擬傳旨捕拿張欽,這時候,京城內百官的奏疏,如雪片般飛來,張欽的奏疏亦送到。武宗見狀,自知理虧,隻得作罷,悻悻而返。

武宗昏庸,為了玩樂竟擅自微服出走。張欽,忠於職守,麵臨複雜而又困難的局麵,堅持“君命有所不受”的原則,據理力爭,終於迫武宗作出讓步,從而避免了一場可能發生的危機。

如法炮製

彭翼南,字晉卿,土家族,生年不詳。明代湖南湘西永順宣慰司土官明嘉靖33年,彭翼南襲父職為永順宣慰使。當時倭寇禍及我國。

同年12月,從海洋竄犯大陸的倭寇駐紮在浦東、川沙窪老巢和嘉定、高橋等處,彭翼南率領的水順兵與彭藎臣率領的保靖兵合圍倭寇於新場。當時,倭寇有兩千兵力,皆埋伏在新場,而詐令人舉火於數裏外,裝作突圍逃竄的假象。彭翼南機警,先派土舍彭翅進村試探,不見一人,唯頭目田莖、田豐等爭先而入,倭寇伏兵四起,二田皆犧牲。

同年8月20日,彭翼南率領永順士兵和保靖士兵一起進攻倭寇巢穴,擒獲四名倭寇。23日,誘斬倭寇二十餘名。24日,彭翼南與友軍配合,包圍倭寇首領徐海數重,倭寇發射鳥銃和拂狼機,彈如雨下,官兵不能近。彭翼南等令士兵編竹籬笆遮擋火器,又令士兵持火驅趕被以戎衣的犬群於前;迷惑敵人,倭寇以為是明軍,令急發火器擊之,待敵彈盡時,埋伏於犬群後麵的士卒一擁而上,猛烈攻擊之,火光四射,倭寇大敗,被斬首者逾千,焚溺而死者不計其數,其頭目徐海亦為寇黨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