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佛會同。
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
【註】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者。釋籤二雲。當知三法。即是不思議廣大法界。應了此理。具足佛法及眾生法。雖復具足。心性冥妙。不一不多。又眾生及佛。不出於心。故無差別。名心法妙。是故結歸三無差別。方名為妙。十義書雲。以我一念心法。及一切眾生。十方諸佛。各各論於事造。人人說於理具。而皆互具互攝。方名三無差別。又指要雲。是則三法各具二造。方無差別。
【記】此釋三法無差之義。釋籤初句。直示三法即理。應了下。勸了理具不一不多。謂理具生佛。故不一。心性冥妙。故不多。介爾三千。故不一。三千隻是一心。故不多。具足佛法。故不一。不離一念。故不多。言心性冥妙者。隨緣不變。名性。即事之理也。不變隨緣。曰心。即理之事也。無諦無形。體一互融。故曰冥妙。以不一故。三法歷然。以不多故。三無差別。又眾生下。約三無差別以明玄文結妙。天台三大部。以三法各有所用。如玄文。多用眾生法妙。文句。多用佛法妙。止觀。多用心法妙。各有妙義列然。以三無差別一句。是結歸三妙。亦可名佛法妙。眾生法妙。心法妙。無不可也。上至諸佛常樂我淨。下至眾生惑業苦道。總不出我現前介爾一心。故但名心法。尚未結妙。須明三無差別。方名為妙。十義書下。引二造義釋。謂心法有理事二造。生法佛法。亦各有理事二造。而心法二造具生佛。生佛攝入心法中。佛法二造具生心。生心攝入佛法中。生法二造具心佛。心佛攝入生法中。而心佛眾生互相攝具。方得名為三無差別也。指要下。引結三法各論具二造。眾生約三世變造論事造。而諸佛約變化所造論事造。三世變造。是九界實造。聖人變化。是佛界權造。別行玄記雲。經文先示心造一切。便以此心而例於佛。示佛權造。同心實造。次復以佛而例於生。示眾生實造。同佛權造。權實雖殊。因果暫異。三皆能造一切世間。故得結雲方無差別。如輔行雲。心造有二種。一約理造。即是具。二約事造。即是變。變造不出三世。三世又三。一過造於現。過現造當。如無始來。及以現在。乃至造於盡未來際。一切諸業。不出十界。百界千如。三千世間。二現造於現即是現在同業所感逐境心變。名之為造。以心有故。一切皆有。以心空故。一切皆空。如世一官。所見不同。是畏是愛。是親是冤。三者聖人變化所造。亦令眾生變心所現。並由理具。力有事用。約心既有二種。經以心例於佛。佛例於生。故言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也。
【補】指要鈔詳解問。緣生事造。其相易知。理具三千。其相雲何。答。理無所存。徧在於事。即此諸法。是理具之相。若爾。以何為事造耶。答。事亦不出此。若爾。二造奚分。答。隻一十界。據心而分事理之殊。以由此心有起有具故也。
【備】十義書。四明所造。金光明玄。有十種三法。大師皆以三觀明之。有廣略二本。失其略本。後之釋者紛紛。皆不約觀。故四明立十種義。以難昭慶講主。故名十義書也。
二約能隨立妙行三。初標即境即觀。
此心即空即假即中。
【註】此心即空假中。拾遺記下(八)雲。三觀之首。皆言即者。指一念心。即三諦故。言即空者。非即偏空。乃觀一念即圓空也。此空能破三諦相著。故雲一空一切空。(三觀。悉彰破相之用也)言即假者。非即偏假。乃觀一念即妙假也。此假能立三諦之法。故雲一假一切假。(三觀。悉彰立法之功也)言即中者。非即但中。蓋指一念即具德中。此中能妙三諦之法。故雲一中一切中(三觀。悉是絕待之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