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夢想起飛(3 / 3)

領袖性格的存在,與職位高低、權勢大小無關,隻有熱愛生命、樂於奉獻生命,才能鼓動和號召人們踩著你的腳印前進。這也是大家應該慎重選擇工作的原因,因為領導者的理念決定著我們生涯的方向。

IBM與蘋果是兩家截然不同的計算機公司,前者以處理大量資料立於不敗之地,後者則以圖像處理獨霸全球,這取決於兩家公司的經營理念。

IBM員工的桌前常擺著一塊座右銘,寫著ThinkBig(寬宏),以此鼓勵他們要有更大的想像空間、更開闊的視野、更寬敞的胸懷。

蘋果公司的同仁也信守一句話,ThinkDifferent(另類),不斷地要求自己要有創意、有新觀念、有新方法。

如果你是一個具有IBM意識形態的人,就會認同“想得大”,如果你是蘋果類型的人,就會明了“想得不同”對自己一生的意義。

而你所服務的對象也會不同,在蘋果客戶之中,許多都是視覺創作者,而IBM客戶大部分以從事資料分析為主。

工作,決定了你的思維形態,也決定了你的人際關係,更決定了你的生活方式。ThinkBig,ThinkDifferent可以應用於企業,也可以應用於人生。如果要應用於人生,還應該多一項ThinkSimple(簡樸),合起來,可以將它們稱為“人生三T”吧!

使對方立即說“是”

有一個叫亞力森的推銷員,他費了很大的勁,才賣了兩台發動機給一家大工廠的工程師。他決心要賣給他幾百台發動機,因此幾天後又去找他。沒想到那位工程師說:“亞力森,你們公司的發動機太不理想了。雖然我需要幾百台,但我不打算要你們的。”

亞力森大吃一驚,問:“為什麼?”

“你們的發動機太熱了,熱得我的手都不能放上去。”

跟他爭辯是不會有好處的,亞力森急忙采用另一種策略。他說:“史密斯先生,我想你說的是對的,發動機太熱了,誰都不願意再買。你要的發動機的熱度,不應該超過有關標準,是嗎?”

“是的。”

“電器製造公會的規定是:設計適當的發動機可以比室內溫度高出華氏72度,是嗎?”

“是的。”

“那你的廠房有多熱呢?”“大約華氏75度。”

“這麼說來,72度加75度一共是147度。把手放在華氏147度的熱水塞下麵,想必一定很燙手,是嗎?”

亞力森得到了第三個“是”。緊接著他提議說:“那麼,不把手放在發動機上行嗎?”

“嗯,我想你說得不錯。”工程師讚賞地笑起來。他馬上把秘書叫來,開了一張價值35000美元的訂單。

每一種敬業的精神都值得我們去由衷的敬佩,若沒有平時的敬業精神,對發動機的溫度和室內溫度的了如指掌,恐怕也沒有那麼容易的訂單。

霍布森選擇

1631年,英國劍橋有一個做馬匹生意的商人名叫霍布森,他在賣馬時承諾:買或是租我的馬,隻要給一個低廉的價格,可以隨意選。但他又附加了一個條件:隻允許挑選能牽出圈門的那匹馬。其實這是一個圈套。他在馬圈上隻留一個小門,大馬、肥馬、好馬根本就出不去,出去的都是些小馬、瘦馬、懶馬。顯然,他的附加條件實際上就等於告訴顧客不能挑選。大家挑來挑去,自以為完成了滿意的選擇,其實選擇的結果可想而知。這種沒有選擇餘地的所謂挑選,被人們譏諷為“霍布森選擇”。

一個企業家在挑選部門經理時,往往隻局限於在自己的圈子裏挑選人才,選來選去,再怎麼公平、公正和自由,也隻是在小範圍內進行挑選,很容易出現“霍布森選擇”的局麵,甚至出現“矮子裏拔將軍”的慘淡狀況。

在“霍布森選擇”中,人們自以為做出抉擇,而實際上思維和選擇的空間都是很小的。有了這種思維的自我僵化,當然不會有創新,所以它更是一個陷阱,讓人們在進行偽選擇的過程中自我陶醉而喪失了創新的時機和動力。

美國經濟學家威廉·鮑莫爾曾指出,高科技產業中競爭非常激烈,要想生存下來,企業必須在政府及企業自己資助的基礎研究項目中,最大限度地投入資金,開發新材料、新設備、新係統、新方法和新模型。換句話說,要麼創新,要麼束手待斃。

管理上有一條重要的格言:“當看上去隻有一條路可走時,這條路往往是錯誤的。”毫無疑問,隻有一種備選方案就無所謂擇優,沒有了擇優,決策也就失去了意義。

每次都是初相識

朋友給我打來電話,說要跟我聚一聚喝幾杯酒,說幾句心裏話並再三強調要我一定按時去。

幾杯酒下肚後,朋友才將滿腹心裏話一股腦兒倒出來。原來,他最近的幾筆業務都未談成,而且還有不少老客戶。朋友說他“徹底敗在了老熟人手裏”。他很不理解:為什麼讓他受傷的都是老客戶?

聽完朋友的牢騷,又問了他幾句,我才明白他之所以沒與這些老關係戶達成合作意向,是因為朋友與這些老關係戶太熟悉了,以為隻要有生意,自然會與自己合作,於是就出現了一些交往漏洞,而沒有做成生意。

我給朋友講了一個故事:

有一個日本商人請一位猶太畫家上館子吃飯。坐定之後,畫家便取出畫筆和紙張,乘等菜之機,給坐在邊上談笑風生的女主人畫起速寫來。

不一會兒,速寫畫好了。畫家遞給日本商人看,果然不錯,簡直栩栩如生。日本商人連聲稱讚道:“太棒了,太棒了。”

聽到朋友的奉承,猶太畫家便側轉身來,麵對著他,又在紙上勾畫起來,還不時向他伸出左手,豎起大拇指。在一般情況下,畫家在估計各部分比例時,都用這種簡易方法。

日本商人一見這副架勢,知道這回是給他畫速寫了。雖然因為位置關係,看不見他畫得如何,還是擺好了姿勢讓他畫。

日本人就這樣一動不動地坐了約十分鍾的時間。

“畫好了。”畫家站起來說道。

聽到這話,日本人才鬆了一口氣,迫不及待地湊過去看,不禁大吃一驚,畫家畫的根本不是那位日本商人而是他自己左手大拇指的速寫。

日本商人連羞帶惱地說:“我特意擺好姿勢,你卻作弄人。”

猶太畫家卻笑著對他說:“我聽說你做生意很精明,所以才故意考察你一下,你也不問別人畫什麼,就以為是在畫自己,還擺好了姿勢。從這一點來看,你同猶太人相比,還差得遠。”

“為什麼?”日本商人問道。

畫家不慌不忙地反問道:“你以為有了第一次,就一定有第二次嗎?”

其實,這個日本人的錯誤在於:看見畫家第一次畫了女主人,第二次又麵對著自己,就用做數學題的思路,采用“同理可推”的方式,認為畫家一定是在畫自己。

實際上,在猶太人的生意經上有這樣一條規則,叫作“每次都是初交”。哪怕同再熟悉的人做生意,猶太人也決不會因為上次的成功合作,而放鬆對這次生意的各項條件、要求的審視。也就是說,猶太人習慣於把每次生意都看作一次獨立的生意,把每次接觸的業務客戶都當作第一次合作的夥伴,始終保持新鮮。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力圖克服由於原來的先入之見而掉以輕心,以防失去機會。

是的,人是活的,條件是會變的,昨天的你就與今天的你不同,即使是再熟悉的人,也會因天時地利而發生變化,如果能以“每次都是初交”對待他人,一潭池水就會被你攪活,業務不會失去,朋友不會失去,那你的生意就像泉水一樣汩汩不斷。

帶著夢想起飛

幾年以前的一個炎熱的日子,一群人正在鐵路的路基上工作。這時,一列緩緩開來的火車打斷了他們的工作。火車停了下來,最後一節車廂的窗戶——順便說一句,這節車廂是特製的並且帶有空調——被人打開了。一個低沉的、友好的聲音響了起來:“大衛,是你嗎?”大衛·安德森——這群人的負責人回答說:“是我,吉姆,見到你真高興。”於是,大衛·安德森和吉姆·墨菲——鐵路的總裁,進行了愉快的交談。在長達一個多小時的愉快交談之後,兩人熱情地握手道別。

大衛·安德森的下屬立刻包圍了他。他們對於他是墨菲鐵路總裁的朋友這一點感到非常震驚。大衛解釋說,二十多年以前他和吉姆·墨菲是在同一天開始為這條鐵路工作的。

其中一個人半認真半開玩笑地問大衛,為什麼他現在仍在驕陽下工作,而吉姆·墨菲卻成了總裁。大衛非常惆悵地說:“23年前我為1小時1.75美元的薪水而工作,而吉姆·墨菲卻是為這條鐵路而工作。”

美國潛能成功學大師安東尼·羅賓說:“如果你是個業務員,賺1萬美元容易,還是10萬美元容易?告訴你,是10萬美元!為什麼呢?如果你的目標是賺1萬美元,那麼你的打算不過是能糊口便成了。如果這就是你的目標與你工作的原因,請問你工作時會興奮有勁嗎?你會熱情洋溢嗎?”

成就可以更大,但你必須敢於夢想。當然,實現夢想的過程必定艱辛萬分,因此你必須保持一種愉快的態度,用輕鬆的心情麵對挑戰,這樣,你才能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適應壓力。放飛心靈,才能在踏實中築夢,才能順利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