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妙改《鷺鷥詩》的蘇軾(1 / 1)

12歲妙改《鷺鷥詩》的蘇軾

蘇軾,北宋時期文學家、著名詞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出生在四川峨眉山腳下眉山縣,父親蘇洵是當地有名的才子。生於書香門弟之家,自幼聰慧,在詩歌方麵很有天賦。

蘇軾小時聰慧過人。一天,蘇軾帶著弟弟蘇轍到眉山鎮西邊的壽昌書院去上學。途中遠遠近近有許多蓮池,池裏蓮花盛開,幽香撲鼻。蘇轍比蘇軾小3歲,一路上蹦蹦跳跳,快樂異常。

忽然,蓮池裏的一朵大蓮花吸引了蘇轍的目光,他便對哥哥說:“哥哥,我要折下這朵大蓮花,把它帶到書院去。”蘇轍說著,就要下池塘去折那朵大蓮花。

蘇軾連忙阻止弟弟,說:“千萬不可!池塘裏的蓮花美麗異常,路過的人都可以觀賞,被你折了,別人就觀賞不成了。再說蓮花離不開水,它被折下後,花朵很快就會枯萎的。”蘇轍聽哥哥說得這樣有理,也就不再叫嚷了。

壽昌書院的教書先生劉巨很有學問,平時喜歡寫寫詩,填填詞,而且待人和藹可親,很受人尊敬。這天,他寫了一首《鷺鷥詩》,先讀給學生聽,然後征求學生的意見,鼓勵大家說話,借此也可以考察學生的學問是否有所提高。

“哥哥,這首詩寫的是白鷺吧?”蘇轍坐在蘇軾一旁,輕輕地問哥哥。

“對,寫白鷺羽毛雪白,正在水邊捕魚吃,打魚的人忽然到來,把白鷺驚飛了,就像被風吹得歪歪斜斜的雪片。”蘇武低聲細語地在講給蘇轍聽。劉巨見學生們不提意見,於是又說:“對我寫的這首小詩,誰有不同的想法,請大膽提出來,提得不好,沒關係。”老師說完,又把詩一字一句地讀了一遍。

12歲的蘇軾聽了老師的話,認真揣磨詩中含義,腦海裏浮現出江岸邊的大片蘆葦,心裏想,驚起的白鷺一定會落到蘆葦叢裏藏起來的,何況《詩經》上有“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詩句。蘇軾想到這裏,烏黑的眼珠轉了一下,然後站起來,恭恭敬敬地說:“先生,您這首詩的末兩句說:‘漁人忽驚起,雪片逐風斜’,我覺得‘逐風斜’改為‘落蒹葭’也許會更好一些。”劉巨暗暗吃了一驚。他細細品味一下修改的詩句,然後笑著誇獎說:“蘇軾改得好,用詞形象而又文雅。”同學們都對蘇軾投來驚奇和羨慕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