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賓王的傳說(1 / 2)

駱賓王的傳說

駱賓王是唐朝初年與王勃齊名的詩人。

武則天稱帝後,唐朝舊臣徐敬業起兵討伐武氏。當時駱賓王鬱鬱不得誌,於是投奔帳下,替徐敬業寫了篇《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李敬業即徐敬業,其祖上歸唐,賜姓李),抨擊了武氏專權跋扈的罪行,激昂慷慨,文采斐然。其中“有一杯之土未幹,六尺之孤安在”的話,最後兩句是:“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武則天讀了這篇檄文,感到很久沒有讀到這樣好的文章了,不禁問左右是誰寫的。有人說是駱賓王,武後就感歎地說:“有如此才能竟沒有得到重用,這是宰相的失職啊!”

徐敬業兵敗後,駱賓王到了杭州,出家進了靈隱寺。

有一年秋天,詩人宋之問路過杭州,當晚借宿在靈隱寺。皓月當空,丹桂飄香,詩人徘徊在長廊下,欣賞夜景,決定寫一首詩留念。於是吟道:“鷲嶺鬱岹蟯,龍宮鎖寂寥。”剛吟得兩句,千頭萬緒,一時竟接不下去,正在苦思冥想,這時有個老和尚在附近打坐,對宋之問說:“客官這麼晚了,還在苦苦地吟詩麼?”宋之問說:“我想寫一首題為《靈隱寺》的五言詩,剛吟了開頭一聯,還沒有想出下文。”老和尚笑笑說:“何不吟‘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呢!”說完就起身走開了。宋之問猛吃一驚,想不到這個和尚的文思竟如此敏捷,脫口就說出這等妙句,一定不是個等閑之輩。他受了這兩句的啟發,就一口氣吟下去,終於圓滿地完成了全詩。

第二天早上,宋之問去尋訪這位老和尚,要向他請教。可是別的和尚說他大清早就離開寺廟,乘船泛舟,不知去向了。宋之問大失所望,後來終於打聽到這個老和尚就是失蹤多年的駱賓王。

夜半鍾聲到客船

張繼是唐朝的一位詩人。一年秋天,他從北方坐船南下,前往蘇州。一天夜晚,明月皎潔,秋風蕭瑟,船在古運河上繼續航行,到了楓橋,才停泊在岸邊過夜。

詩人睡到後半夜一覺醒來,穿好衣服,跑到船頭一看,月亮正朝烏啼橋方向漸漸墜落下去,嚴霜滿地,天氣頗冷。東南不遠處有一座南朝梁代興建的著名的楓橋寺,因唐初詩僧寒山曾經在寺裏住過,故又稱為“寒山寺”。再過去是一座江村橋。楓橋和江村橋同跨運河支流,相距百米,寒山寺就在兩橋之間,姑蘇城就在寺的東南麵。此時夜深人靜,萬籟俱寂,江上漁火星星點點,伴著愁眠不寢的詩人。

張繼獨自一人跳到岸上,漫步楓橋,想起了千裏外的湖北襄陽老家,以及家中的父母妻兒,想起了唐玄宗晚年的驕奢淫逸,楊家兄妹的專權跋扈,北方安祿山蠢蠢欲動的狼子野心和廣大人民缺吃少穿、乃至餓死凍死的悲慘情景……詩人禁不住百感交集、長籲短歎起來。徘徊了很久,才回到自己的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