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棲”(欺)三年(1 / 2)

一“棲”(欺)三年

從前,有個私塾先生在向學生授課時,書上有一個“島”字,這位先生一時記不起這個字的讀音,急得滿頭大汗。忽然,先生靈機一動,他想,這個“島”字不是一隻棲在山上的鳥麼?於是,就教學生讀“棲”。就這樣,以訛傳訛,直到三年任教期滿。

事有湊巧,新聘的先生第一天授課時也遇到“島”字,他按正確讀音,念“倒”。哪知全班學生都說先生讀錯了。第二天,村長根據眾人的意見,就把新來的先生解雇了。先生有口難辯,一邊收拾行裝,一邊歎著:“人家一欺(棲)三年,俺是說島便倒。”

大姐廟

從前,有兩位舉子在大比之年結伴去京城科考。二人行至一個山村,見村頭有座廟,便商量著去廟裏燒香許願,求神靈保佑他們高榜得中。二人走近廟一看,見廟前門楣上有塊匾。匾上明明寫的是“太祖廟”三個大字,二人卻念成了“大姐廟”。去大姐廟裏燒香許願,除了買些頭花、胭脂、官粉之類的上供以外,還要買上幾尺上好的綢緞製做鳳冠霞帔給大姐了。當二人帶上製買好的供品來廟裏燒香許願時,不禁都愣住了。這些廟裏供的神位,哪有什麼大姐呀,而是位手持盤龍棍青髯長須的紅臉大漢!還是舉子甲腦瓜兒轉得快,他對舉子乙說:“八成是大姐出門辦事去了,留下大姐夫看家哩,咱們就把帶來的供品給大姐夫吧。”於是二人動手,給大姐夫穿戴上了鳳冠霞帔,臉上塗了胭脂抹了粉,頭上插上了花兒。之後,二人雙雙跪下,燒上香,向大姐夫禱告起來:“願大姐夫保佑我們倆金榜題名,做得高官厚祿,日後再塑金身……”

且說到了這年三月三,王母娘娘舉辦蟠桃盛會招待各路神仙。各路神仙都來赴會,隻見趙太祖身著鳳冠霞帔,臉上塗滿脂粉,忍不住都樂了,問他為何這樣打扮。趙太祖說:“我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大概是兩個白字小舅子給我穿戴上的。”

白字先生

有個人因孩子該開蒙讀書了,就到處尋找教書先生。一天終於找到了。雙方說定,先生座館授徒一年,可得五石米的酬金。同時還達成一項君子協定:先生讀一白字,罰米一升。

一年過去了。主人一算賬,先生一年五石米的酬禮,除去這年因讀了498個白字而扣除的498升米外,僅存米二升。於是,主人取來米二升放在桌子上,請先生帶回家去。先生看著這二升老米,想著這一年的辛苦,失望之極,不禁連聲歎道:“是何言興(與)?是何言興(與)?”(古“興”字和“輿”字形相近)主人一聽,先生又讀了兩個白字,連忙對兒子說:“快,把這二升米也拿進去倒在倉庫裏!”

寫“午”

從前,有一個窮書生名叫李安義。他在私塾讀書時,有一個同學姓鄭。七年以後,那個姓鄭的同學發了一筆大財,遠近鄉裏就數他最有錢。百姓都叫他鄭富翁。

一年,鄉裏鬧災荒。李安義一家沒米下鍋,實在沒法兒,隻得去拜求鄭富翁。李安義來到鄭家,在門口被門丁叫住:“你是幹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