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堅守道德底線
“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修身必先知是非,明善惡,諳對錯,懂曲直。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修身須先行孝悌,為忠勇,做仁義,擔責任。
同路人
從前,有兩個人在曠野中結伴而行。其中一個人帶了一塊毯子,在路上遇見盜賊,搶走了這塊毯子。另外一個人見勢不好,逃到草叢中躲避起來。丟毯子的這位先前曾在毯子裏裹了一枚金幣,這人見毯子被搶,就和強盜商量:“這毯子正好能值一枚金幣,我現在請求拿一枚金幣贖回我的毯子。”強盜說:“金幣在哪裏?”這人就解開毯子頭,拿出金幣給強盜看,並解釋說:“這可是真正的好金子。你如果不信我的話,現在草叢巾還藏著—位好金匠,可以讓他幫著鑒定下。”強盜又發現了草叢中的那個人,搶走了那人的衣服。這個愚蠢的人,不僅自己丟了毯子、金幣,還連累同路人也丟了衣服。
生活中誰也不能一生獨行。但是同行的人可要慎重選擇!太傻的,你要受累;太壞的,你要遭殃。
享受的辦法
宋國有一個農夫,有一年的冬天非常冷,由於他的條件有限,不知道從哪裏找到了一塊破絮,於是就披著這塊破絮麻布熬過了冬天。
來年開春,太陽暖洋洋地普照大地。農夫在田裏耕作,曬著太陽,感到說不出的愜意,不知道天底下原來還有廣廈溫室和絲襖狐裘、他越曬越得意,回頭招呼妻子說:“這般享受的辦法,別人—定還不知道,待我們去告訴國王,肯定會有重賞哩”
當一個人囿於主觀感覺,看問題就有很大的局限性,往往容易沾沾自喜、驕傲自滿、淺嚐輒止 我們在工作和學習中應該力戒這種主觀片麵的局限性。
錯誤的美麗
在—個偏遠的小村子,出了兩位性格迥異的人。一個沒完沒了地惹禍,做任何事都沒三分鍾熱度,不能夠堅持到底,被眾人譏為“三分鍾一個主意”。可奇怪的是,這盞並不省油的燈,不僅事業小成,在人群中還是個受歡迎的人物。
另一位則乖巧溫馴得很。從上學到工作單位一直擔任領導職務,對人謙和有禮不講髒話;家中收藏最多的就是他曆年所得的鏡框獎狀,現為公認的副局級好人。
然而副局級好人也有苦惱,在一次和老同學的聚會中,他說:“我的一生就像一張白紙,沒有大起大落,一路走來都是平平的,沒什麼感覺,單調無味,平淡無奇,特沒勁。”
由於他的婚姻是遵父母之命而來,現在兒子都上街打醬油了,他竟然連一句“我愛你”也沒對老婆說過。
上回兩口子吵架,這位仁兄按捺不住,平生頭一回口中帶出個髒字兒。事後,他怪新鮮地悄悄介紹體會:“嘿,別說,罵人真的挺痛快!”
人一輩子不離開地麵,自然能避開溺水的危險,但隻有經曆嗆水和疲憊,才能領略另類生活的風采和快樂。偶爾犯一次錯誤也不失為一種美麗。
三種選擇
有一個財主犯了罪,被衙役押到了縣衙。縣官為了顯示自己的清正廉潔,提出了三種懲罰方式讓財主選擇:第一種是罰五十兩銀子,第二種是抽五十皮鞭,第三種是生吃五斤大蒜。財主既怕花錢又怕挨打,就選擇了第三種。
在人們的圍觀下,財主開始吃大蒜,當吃下第一顆大蒜時,財主心裏嘀咕著:“吃大蒜是最輕的懲罰了,我很快就能把它們消滅掉。”可他越往下吃越感到難受,當兩斤大蒜下肚的時候,他感到自己的內髒翻騰得厲害,像被烈火炙烤著一樣,他趕緊向縣官磕頭:“大老爺,我寧願挨五十皮鞭也不願再吃大蒜了!”
執法的衙役剝去財主的衣服,把財主按倒在一條長板凳上,當著他的麵把皮鞭蘸上了鹽水和辣椒粉,財主看得膽戰心驚,嚇得渾身顫抖。當皮鞭落在財主的背上時,財主痛得嗷嗷直叫,打到第十下的時候,財主忍不住鑽心的疼痛,終於向縣官求饒:“青天大老爺啊,別再打我了,我已經受不了了,罰我五十兩銀子吧。”
在這個世界上,金錢並不是唯一的,為了金錢而舍棄自己的身體,是最不明智的做法。
一箱地磚
有一個財主過世,即將升入天堂時,他要求上帝讓他帶一點東西走,上帝答應了。
於是他提了一大箱金子。在天堂門口,他遇見兩位天使。
天使問道:“你箱子裏麵裝的是什麼?”
財主掀開箱子,滿臉得意。天使看了,非常驚訝地說:“你帶一箱地磚做什麼?天堂到處都是呀!”
人生的價值是自己來定位的,有些人注重金錢,有些人注重事業,但除此之外,應該還有更重要的,比如信仰、品行和道德。
上帝的禮物
上帝的聖誕樹上,掛著兩份禮物:一份是平淡無奇的時間;一份是閃閃發光的金錢。上帝規定,每個人隻能拿一份。
人們在聖誕樹旁來回走動,猶豫不決:“天哪,這讓我們怎麼選啊?”
“這還用過多地考慮嗎?你們吃的、用的、玩的,哪一樣不用我去換取?選擇了我,你們的生活會變得更加幸福!”金錢笑著說道。
人們聽後覺得很有道理,於是準備選擇金錢。
可是,正當有人把手伸向金錢的時候,忽然響起時間那低沉而又穩重的聲音:
“要是把時間丟棄了,縱使擁有無數的金錢,又有什麼用呢?”
所有的人都呆住了。
金錢能夠買到很多東西,但卻買不到時間。如果把時間丟棄了,即使有再多的金錢,也還是沒有什麼價值。
空鳥籠
一位心理學家曾和他的一位朋友喬打賭說:“如果給你一個鳥籠,並掛在你房中,那麼你就一定會買一隻鳥。”
喬同意打賭。因此心理學家就買了一隻非常漂亮的瑞士鳥籠給他,把鳥籠掛在起居室桌子邊。結果可想而知,當人們走進來時就問:“嗨,喬,你的鳥什麼時候死的?”
喬立刻回答:“我從未有過一隻鳥。”
“那麼,你要一隻鳥籠幹嗎?”
喬無法解釋。
後來,隻要有人來喬的起居室,都會問同樣的問題。喬的心情因此而被搞得很煩躁,為了不再讓人詢問,喬幹脆買了一隻鳥裝進了空鳥籠裏。
心理學家後來說,去買一隻鳥比解釋為什麼他有一隻空鳥籠要簡便得多。人們經常是首先在自己頭腦中掛上鳥籠,最後就不得不在鳥籠中裝些什麼東西。
一旦在自己的頭腦中掛起鳥籠,往往裝下的不僅是一隻鳥,還裝下了你自己每天的自由與思想。
狼與狗
一隻狼艱難地生活在原野中,由於獵物匱乏,它常常一連數天都吃不上東西,瘦得皮包著骨頭,羸弱不堪。
這天,狼遇到了一隻高大威猛但正巧迷了路的狗。狼餓慌了,真恨不得立馬撲上去把它撕成碎片,但它沒有失去理智,尋思自己不是狗的對手。於是狼滿臉堆笑,虛心向狗討教過活之道,恭維的模樣讓人覺得惡心。
“我帶你進門以後全看你自己的造化,所以,你得離開森林。你瞧瞧你那些同伴,都像你一樣是餓死鬼,生活沒有保障,為了一口吃的就得和別人拚命。學我吧,包你不愁吃喝。”狗神氣地說。
狼疑惑地眨巴著眼問:“那我可以做些什麼呢?”
“很簡單,你絕對能做到,隻是搖尾乞憐,討好主人,把討吃要飯的人嚇跑,你的生活就有著落了,還能夠得到主人許多額外的獎賞。”
狼沉浸在這種幸福的憧憬中,眼圈都有些濕潤了,於是它跟著狗興衝衝地上了路。
路上,它發現狗脖子上有一圈皮上沒有毛,就疑惑地問:“這是怎麼回事?”
“沒有什麼!”
“真的沒有什麼?”
“小事一樁。”狗搪塞地說。
“到底是怎麼回事?你給我說說。”狼停下腳步。
“毛是被拴我的皮圈磨掉的。”
“怎麼?你是被拴著生活的?”狼驚訝地問。
“隻要生活好,拴或不拴又有什麼關係呢?沒有自由也無所謂。”
“啊!這還沒有關係?不自由,不如死。像你這樣,給我一座銀山我也不願意。”
說完這話,餓狼一溜煙兒就跑了。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要用自由換取自己的生存是一種悲哀。
溫馨的咳嗽●感動10年前,我父親在一個小鎮做煤炭生意。父親把煤堆在一個圍牆很矮的院子裏,煤經常被偷,因此每天夜裏父親都要起來看一看。一天夜晚,我和父親一起巡夜時突然看到一個女人正伏在煤堆邊偷煤,我正想過去抓住她時,卻被父親製止了。父親帶我轉到煤堆的另一邊,然後故意咳嗽了一聲,結果那女人聽到了咳嗽聲,就急忙離開了。從那以後,父親的煤再也沒有丟過。後來,我明白了父親咳嗽的深意。住在小鎮裏的都是熟人,如果在那種場合下相見,那女人一定會無地自容,父親也會尷尬萬分。
高中同學聚會時,大家還會記起一位老師和他那溫馨的咳嗽。那時為了迎接高考,學校把整個高三年級管理得像一個鐵桶一般。在上課鈴響後和老師未進教室前的這短暫的間隙裏,大家就會放鬆緊繃的神經,盡情宣泄一會兒,而有些老師就喜歡在大家措手不及時搞突然襲擊,抓住“現形”,然後毫不留情地批評一些同學。結果往往是學生們的情緒低落,老師自己的心情也不會好過。隻有一位老師非常可愛,他走到教室前總是先咳嗽一聲。聽到這咳嗽聲,大家就會收起與學習無關的事,坐得端端正正。因為這聲咳嗽,在接下來的45分鍾裏,師生之間會在一種和諧的氣氛中共處。
細想起來,善於咳嗽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智慧,它是給別人一個善意的提醒,它也能營造出濃厚的人情味。溫馨的咳嗽更是在人與人之間構建了一個緩衝地帶,從而化解了正麵的衝突與傷害,最終達到和諧的共贏局麵。
細雨在無聲中給予萬物寶貴的滋潤,便有了大地的生機勃勃;太陽在無聲中給予人間燦爛的光亮,便有了世界的萬紫千紅。最動人的關愛,在無聲之中滋潤別人的心靈,即使隻是一個小小的提醒,也能洋溢出濃濃的人情氣味。
母親的哲學●矯友田小時候,每到夏天,母親就會帶著我到村西邊的那塊田裏種上幾分地的黃豆。種黃豆比較省事,隻需鋤兩遍地,然後就耐心地等待著秋後收割。隻不過,在有些黃豆地裏會生出一種奇怪的植物——菟絲子。它們柔長的莖蔓,像堅實的鐵鏈一樣,將它攀緣過的黃豆緊緊地攏在一起。
有一次,我跟母親到黃豆地裏去薅菟絲子。我自以為是地說:“既然它們沒有生根,長在豆地裏就不會礙事,咱幹嗎還要費事呢?”
母親卻告訴我說:“事情可不像你說的這樣輕巧,它們攏住哪一顆豆子,哪一顆豆子就會枯死。”
待薅到地頭的時候,母親故意留下了一小棵菟絲子沒有清除。
秋後,黃豆熟透的時候,母親指著地頭一小圈早已枯死的黃豆秸對我說:“這次你看到了吧,即使一棵小小的菟絲子,也會毀掉一片豆子。”
以後,每到黃豆生長的旺季,我都要和母親一起到黃豆地裏去,仔細地清除掉裏麵的每一棵菟絲子。
麥子熟透的時候,那些地處偏僻的麥子,是無法用收割機進行收割的。這個時候,隻好采用人工收割。母親負責用鐮刀割麥子和打捆,我則負責用獨輪車往家運麥子。
在推第一車麥子的時候,母親總是把車子裝得滿滿的。當我推回家之後,已是大汗淋漓。推第二車的時候,母親就會少裝一捆。盡管隻是減輕了一捆的分量,但在路上,我仍然能夠感覺出輕快。之後,每推一車,母親都會繼續給我少裝一捆。
眼瞅著一地的麥子捆,被我一車車地推回家裏,而我竟然越幹越起勁。我甚至想象著,照這樣繼續推下去,最後一車可能隻剩下一捆的情景。
為此,我曾不解地問過母親:“推第一車的時候,你為什麼給我裝那麼多,而以後卻越裝越少了呢?”
母親笑著說:“你推回一車麥子,就應該給你一次獎賞。如果越推越重,也許你推不了幾車就沒有信心了。”
我上高中的時候,是在學校住宿,因而每個星期隻能回家一次。每到星期天下午準備返校的時候,母親就會為我煮一大包“多味花生米”,還要烙上一摞香噴噴的千層餅,讓我帶到學校裏吃。
有一次,我嫌費事,便對母親說:“以後不用做那麼多,水煮的花生米幾天吃不了就會壞。千層餅更是不能久放,隔一天不吃,就風幹了。”
母親反問我道:“既然你知道它們存放不了很長時間,為什麼不分給同學一點呢?”
以後,我每次回到學校,都要把母親為我做的多味花生米和千層餅拿出來,與舍友們一起分享。
漸漸地,在我們宿舍形成了這樣一種風氣,無論誰回家帶回來好吃的,都會無私地拿出來跟大家一起分享。
人生如同一個迷宮,一不小心便會讓你迷失前進的方向,而母親就是我們成長的領路人,她用自己最簡單的語言和最簡樸的行為向子女傳授那充滿智慧的做人哲學,引導我們走向光明的人生出口。
慷慨的吝嗇●林夕我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慷慨的人,因為我很喜歡送東西給別人。
買了新衣服,穿過幾次或者根本沒穿,不喜歡了就送給叔伯家的表妹。聖誕節、生日聚會收到許多玩具、飾品,挑出自己最喜歡的,剩下的隨手送人。我周圍的親戚、朋友幾乎都接收過我的小禮物,他們一定喜歡並感謝我,我以為。
但是,父親卻不這樣認為。在他看來,這表麵上看是慷慨,其實是吝嗇。他一再告誡我:“不要隨隨便便送東西給別人,特別是自己用過的不喜歡的東西。”
對此,我並不以為然。
有一天,父親帶我去拜訪他的上司,過去他們曾是朋友。
因為過去是朋友,他對我們非常熱情,又因為現在是上司,這熱情中又多了幾分矜持。父親大概感覺出來了,和他聊了一會兒,就起身告辭。他客氣地挽留我們,見我們執意要走,就轉身對老伴說:“把家裏的蘋果給他們帶點兒。”父親客氣地謝絕,但是他們執意要給。
夫婦倆進了儲藏室,我和父親站在門口等了半天,他們拿了一箱蘋果出來。
回到家,我和父親把蘋果拿進屋裏,打開一看,裏麵是一些皺皺巴巴、比鵝蛋大一圈兒的小蘋果。我忍不住大叫:“什麼破玩意兒?還沒有咱家的好!扔了都沒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