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已經迷上了《老子》,那時看的是任繼愈教授的注譯本。一個天地不仁、一個寵辱無驚、一個上善若水、一個不爭故莫能與之爭、一個無為、一個治大國如烹小鮮,一個生也柔弱死也堅強,就把我驚呆了。我覺得老子深不見底,我覺得他的論述雖然迷迷瞪瞪,卻是耳目一新,讓人大開眼界,一下子深刻從容了許多。青春作賦,皓首窮經,這是當年黃秋耘對我說過的話。從首次接觸到《老子》到現在已經曆經了六十年的滄桑。而接受編輯劉景琳先生的建議做這件事,也經過了五年的考慮斟酌。我決定將《老子的幫助》一書獻給讀者。老子對於我們今天的人有什麼幫助呢?第一,他帶來了大部分哲學思辨小部分宗教情懷的對於大道的追求與皈依。他的道是概念之巔、概念之母、概念之神,是世界的共同性,世界的本原、本源、本質、本體,是世界的歸宿與主幹。讀之心曠神怡,胸有成竹,有大依托,有大根據。第二,他帶來了一種逆向思維、另類思維乃至顛覆性思維的方法。一般人認為有為、教化、仁義、孝慈、美善、堅強、勇敢、智謀是好的,他偏偏從中看出了值得探討的東西。一般人認為無為、訥於言、不智、愚樸、柔弱、卑下是不好的,他偏偏認為是可取的。他應屬振聾發聵,語出驚人。你可以不認同他,卻不能不思考他。第三,他帶來了“無為”這樣一個命題,這樣一個法寶,他提倡的是無為而無不為,是道法自然,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是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他的辯證法出神入化,令人驚歎。他的透視性眼光入木三分,明察秋毫。第四,他帶來的是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的結合,是感悟與思辨的結合,是認識與信仰的結合,是玄妙抽象與生活經驗的結合。是大智慧的無所不在,不拘一格,渾然一體,模糊惚恍。第五,他帶來了真正的處世奇術、做人奇境,以退為進,以柔克剛,以無勝有,以虧勝盈,寵辱無驚,百撓不折。第五他帶來的是漢字所特有的表述的方法、修辭的方法、論辯的方法、取喻的方法、繞口令而又含蓄著深刻內容的為文方法。他將漢字的靈活性多義性多信息性彈性與概括性簡練性發揮到了極致,他貢獻給讀者與後人的可說是字字珠璣、句句格言、段段警世、頁頁動心、處處奇葩、自由馳騁、文如神龍巨鯨。
這是漢字的真正經典,是漢字古文的天才名篇。他幫助我們智慧、從容、鎮定、抗逆、深刻、寬廣、耐心、宏遠、自信、有大氣量、有靜氣與定力。以及其他。老子能夠幫助我們,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對《老子》八十一節的“意譯與證詞”。意譯好說,我缺少訓詁方麵的基本功,我隻能知難而退,繞難而踽踽獨行。我在釋義上盡量借鑒專家前賢們的成果,我用得最多的是任繼愈的《老子新繹》,陳鼓應的《老子注釋及評介》中華書局版,我感謝他們的贈書,相信這是對我的提攜與幫助。任本簡明穩妥可靠。陳本集注甚全麵,解釋意在發掘弘揚,他解讀得相當“進步”。我也讀了傅佩榮的《解讀老子》線裝書局版和《諸子集成》中華書局版中的有關老子部分。我還學習過錢鍾書在《管椎篇》中的有關著述。傅本清晰明潔。錢著綽約冷峭,旁敲側擊。都對我頗有教益。此外我也參考了孟祥才評注的《老子》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版,他更注意將老子的經典推廣普及,並及時對老子的不宜於現如今的論點進行“消毒”批判。我在本書中所作的則與前麵諸老師不同。我是追求其大意,其整體含意,追求其前後文句中的內在聯係與邏輯關係,或有郢書燕說之譏,當無見樹忘林之虞。至於李書王說,我則全不避諱,然也。幹的就是這個活計。我不是老子專家,不是國學家,不是曆史學家,不是文化史哲學史專家,這些都不是我的長項。稍稍長一點的是經曆、閱曆、風雲變幻中的思考與體悟。老子提倡的是無為,我的經曆是拚命為與無可為無奈為的結合。我能做的是用自己的人生,用我的曆史體驗、社會體驗、政治經驗、文學經驗、思考曆程去為老子的學說“出庭作證”。